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翦伐殷商怎么读 > 第21章(第2页)

第21章(第2页)

土著墓葬的随葬品很少,没有任何兵器,说明他们的生活中少有暴力冲突,也几乎没有权力组织和社会分化。那么,又是什么引来了商人征服者?

墓葬里埋藏着答案:发掘的七座墓中,四座随葬有绿松石。也就是说,附近的山中有铜矿,这正是商人搜寻的目标,而且也只有在能生产铜器的地方,商人才能建立稳固的据点。

可能在刚刚灭亡夏朝一二里头古城之后,新兴的商族人就乘胜进入了关中。他们沿着黄河南岸古道而上,穿越豫西的山涧和密林。这一路虽颇为艰辛,但并不缺少人烟。在仰韶时代,农业聚落已经遍布这里山间的各处台地。

关中盆地虽然开阔,但尚未进入古国时代,并没有值得掳掠的繁荣邑聚,所以这批商人并未把关中视作久留之地。直到开国百年,郑洛地区开始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关中地区这才成为商朝扩张的新大陆,一批又一批商人进入潼关,在盆地东部扩散开,建起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据点。其中,老牛坡规模最大,延续时间也最长。

老牛坡商代地层分为四期。一期还是本地土著的生活世界,到二期,开始出现冶铸青铜的遗迹,并伴随着大量早商式(二里冈文化)陶器碎片。这是商朝人入侵和定居的证据,湖北的盘龙城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关中周边的铜矿少而零散,虽难以形成盘龙城那种规模的青铜产业,但已经足够征服者自用。

老牛坡二期的生活-作坊区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灰坑,考古工作者在里面发现了两块铜炼渣、两枚铜散和一枚铜锥,还有铸造铜镁和铜戈的陶质残范各一块——是铸造小件铜器用的“双面范”,两块范拼合,可以多次使用。在半块破头大小的镶范上,五枚箭镶呈扇形分布,其中四枚完整,无倒刺,两翼三角形;戈范刃部平直,锋利。这都是早商时代青铜器的特征。

没有发现任何稍大的铜器和铸铜范,比如商族人常见的铜酒器。由此可见:一,这批征服者地位不太高;二,军事需求最为迫切,必须用有限的铜资源巩固新据点。不过,他们还是仿照铜器的饕黄花纹制造了陶器,试图效仿故乡显贵们的生活。

商人常见的杀人献祭自然不会缺席。一座边长约半米的三角形

2

商代文化二期陶、铜器

1。饿范88XL12Hl8:94

2。戈范88XL12Hl8:35

3。铜锥88XL12Hl8:3

4。铜镣88XL12Hl8:28

老牛坡商代二期的陶制铸范和铜器

二期仿铜陶箧,有商代铜器常见的饕餐夔龙纹饰带

小坑,里面埋着三枚完整的幼儿头骨,但没有任何躯干骨和肢骨。填土经过夯打,头骨非常破碎,无法分辨性别,只能判断他们的年龄在两岁左右。这些幼儿可能是用来向铸铜设施献祭的,因为人头坑紧挨着一座大灰坑(88XLI2H6),从中发现了两块铜炼渣,说明铜炉应该在不远处。

在出土了铜镁和铜锥的88XL12Hl8灰坑,还发现了两片由人头骨磨制成的椭圆形“骨饼”,直径约3。5厘米,比硬币略大,没有穿孔和纹饰,不知有何用处。

由于发掘范围有限,没有发现商人的房屋和墓葬,只有一些灰坑。从这些信息看,在二期,商人征服者数量不多,生活也不算奢华。

综上,老牛坡二期只发现有铸造工具,但没有冶炼铜的迹象,比如大量的铜炼渣。那么,用于冶铸的铜料又来自哪里?

沿浦河向上游20公里,蓝田县的怀珍坊村有这一时期堆积的铜渣、木炭屑以及冶铜炉的残迹。比如,有草拌泥的红烧土块,一面粘有一层绿色凝结铜汁,发掘者推测,这可能是炼铜炉的炉壁碎块。

和同期的老牛坡一样,怀珍坊没有发现大件铜容器(礼器),但出土有早商式陶器,以及一些小件铜器,如铜戈、小铜刀、铜锥、铜钻、铜傲和铜环等。此外,还有一块重三斤的铜圆饼(用于铸造的铜锭)。

也没有发现铸铜设备,比如铸造用的范。看来,这里和老牛坡正好互补,冶炼出的铜锭会被送到老牛坡投入铸造。只是本来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冶铸工作,为何要分在相隔20公里的两地?

其一,可能是铜矿石不易运输,且冶炼场地离铜矿越近,则成本越低;其二,这两种工序都有很特殊的条件,冶铜需要有矿石来源,铸铜则还需要铅和锡,以及合金配比技术。两种工序分离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这是两个不同的商人部族各自拥有的产业,怀珍坊这家有矿山,老牛坡则有铅和锡以及铸造技术,他们可以分工合作,却不愿合并成一家。

和冶铜设施同期,怀珍坊遗址还发掘出五座低等级墓葬,尸骨大多残缺,下葬时应该已被砍去肢体。Ml墓主缺头骨和右半身骨骼,有右小腿骨。从骨架观察,头骨及右半身骨骼应该在埋葬时就缺了,足骨有明显截断的痕迹。M2墓主是一名儿童,“坑内仅有两根小腿骨,有明显的截痕”。M3墓主的骨架缺上肢骨和肋骨等,发掘报告认为,下葬时尸体就已经不完整了。M4墓主的骨架缺右上肢骨、左股骨及其他小件。2

这是伴随商人而来的征服和残酷统治,自给自足的土著村落成为商人统治下的奴隶庄园。一方面,开采和运输铜矿石需要较多劳动力,怀珍坊的这些死者可能是被奴役和虐杀的本地劳工。另一方面,这些人仍然拥有比较正规的墓葬,墓穴里有几件简陋的随葬品,说明他们还生活在自己的村落和家庭环境中,死后也由亲人安葬。

怀珍坊的早商文化层很薄,没有更晚的(殷商时期)陶器和铜器,说明这个据点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被永远废弃。

第二轮西进运动

不止怀珍坊聚落,甚至不止关中,在商朝中叶,商人在各方向的扩张潮都在冻结和收缩。此时,并未出现强有力的外敌,正如前文所述,商人的挫折来自内部的九世之乱,这造成了王朝近百年的停滞。

然后是盘庚王迁殷。之后,殷商终于稳定了下来。经过几十年休养,王朝实力逐渐恢复,到长寿的武丁王在位时期,又开始了对四方的征伐。而且,殷商已经有马拉战车,王宫和上千里外的战线的联络得以解决,征伐已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自发扩张,而是由商王统一指挥的军事行动。

第二轮“西进运动”是武丁开启的,重点指向晋南和关中盆地。商人入侵者持续向关中西部推进,与各种土著部落频繁发生激战。这是上一轮自发扩张潮从未能抵达的地区。

关中西部有一个叫“周”的羌人部族。有一条甲骨卜辞的内容,就是武丁占卜要不要亲自去征讨周方:“丙辰卜,宾贞,王惟周方征。”(《合集》6657正)此外,武丁还多次占卜需要派哪些武装去“寇周”,寇也释读成“扑”,都有征伐之意。这种卜辞多达九条,预备动用的武装则有“多子族”:“己卯卜,允,贞: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还有犬侯、尹侯、崇侯虎以及一些字形无法释读的侯和人名。3可见,武丁动用的兵力非常强大,尤其是“多子族”,它是商王族的武装,陈梦家将其比作清代的八旗军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武丁这里讨伐的羌人周族(姜姓周族),和后来周文王的姬姓周族不一样。4武丁王时期,周文王的先祖姬姓周族还生活在偏远的陕北山地,而非关中盆地,商朝还不可能知道他们。当然,羌人周族和姬姓周族还有血缘上的联系,后面我们会对此详细介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