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军队消灭姜姓周族后,占据了岐山之南、渭水之北的周原地区。然后,武丁王册封了一名王族显贵统治周原,在甲骨文里,他被称为“周侯”。注意,这是商人建立的周原侯国。
周原地区出土过几次商代青铜器,5有窖藏,也有墓葬。多数铜器造型属于殷墟前期,恰和武丁时期的西进运动吻合,但也有少数铜器时代更早,属于迁殷之前的商前期。这少数的商前期铜器可能是被主人从商朝核心区带到新征服的周原的,保存和使用了好几代,最后被随葬埋入地下。
这些铜器表明,占领周原后,商朝便试图在此建立稳定的据点和扩张基地。显然,新册封的这位周侯和王室关系密切,武丁时期的卜辞里有很多关于他的内容,比如,“令周侯今生月亡祸”(《合集》20074),意思是,武丁祈祷周侯这个月没有灾祸。
再到几代人之后,商朝授予周文王的封号则是“周方伯”。6伯是异族酋长,商朝是不会给异族头领“侯”的称号的。
武丁曾占卜一位“妇周”的病情会不会延续。7“妇某”的称呼专用于商族血统的后妃,比如著名的妇好。倘若是异族女子,哪怕成为商王宠妃,也不会享有这种称呼,比如末代商纣王宠爱的妲己,她来自“己”姓的苏国,而非“子”姓的商族,所以不能称“妇妲”。
武丁死后,西进运动再次式微。结果,西部土著羌人和商人的冲突日益频繁,关中西部的商人据点还没来得及稳固就纷纷沦陷。在周原,虽然发现过多组武丁时期的青铜礼器,但没有发现任何高等级建筑。这说明,这个商人侯国可能立国不久就被消灭,或者被迫离开了。
1972年,在周原范围内的岐山县京当村出土了五件有“目”形纹饰的商式铜器。它们被保存在一个“用圆石头砌成的窖穴”中,村民挖掘时没有发现人骨,说明这批铜器不是随葬品,而是战乱来临时埋藏的,很可能是主人发现自己遭到羌人围困,来不及带走财宝,只好在突围之前先埋了起来。
商人对待异族过于残忍,俘获的羌人被一批批送到殷都献祭,故而许多羌人宁愿战死或逃亡,也不愿在商人的统治下苟活。所以,仅靠武力,商人一直难以统治整个关中盆地。
更复杂的是,动荡甚至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更遥远的西北方土著部族,正在缓慢而持续地翻过陇山和六盘山朝关中迁徙。他们可能是被商人新奇的青铜产品吸引,同时试图占据因战争而荒芜的土地。比如,以“分裆袋足”陶鬲为特征的刘家文化,有学者认为,它是从西北方进入关中的,属于甲骨文中的羌人群体。8
武丁死后,他的儿子祖庚和祖甲相继为王。《史记?殷本纪》记载,祖甲“淫乱,殷复衰”,周侯之国遂被废弃。自此,商人势力撤出关中西部,这里彻底萧条,连青铜器也很少被发现。但商人还是固守住
了关中东部的老牛坡,在这里,武丁王新册封了一位商人贵族,他就是《史记》和《封神演义》里鼎鼎大名的崇侯虎。
崇侯虎早生了二百年
据《史记?周本纪》,文王周昌被商纣王囚禁美里的起因是:
崇侯虎谓(诬告)西伯于殷日:“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美里。
从此,周昌经历了一系列遭遇和幸运。获释后,他开始积蓄力量,密谋翦商,并在其去世前一年,穷周族之全力向崇国发动进攻,终于攻灭了这个仇敌之国。
《诗经?大雅?皇矣》对崇国的灭亡有生动描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翻译成白话就是,上帝命令文王:“召集你的同盟,集合你的族人,带上你攻城的钩梯和冲车,去攻打崇国的城墙J
那么,让文王如此咬牙切齿,以至动用上帝来诅咒的崇国,究竟在哪里?对此,史书却语焉不详。
其实,在比周文王早二百年的商王武丁时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崇侯虎。(《合集》6554)
1。贞:令从崇侯虎伐鬃方,受有佑。
2。贞:勿从崇侯。9
武丁让崇国伐鬃方,说明它们之间比较近。后来,周武王灭商,
《合集》6554
1。贞:令从崇侯虎伐髻方,受有佑。2。贞:勿从崇侯。
盟军之中也有“鬃(《尚书?牧誓》)可见,周原和鬃方距离不远。据此推测,崇国和周原之间也不会太远。
从甲骨文字形看,崇字中间是一张树立的床,上下各有一个类似方括号的符号,“床”可能是音旁,和“崇”发音接近。在卜辞中,这个崇字经常被写得非常瘦高,超过正常的两个字的高度,可能用来表示它有“高”的含义。从音和意来看,它都很接近“崇”字。
崇侯虎为何会出现在文王之前二百年?很可能是因为,作为崇国的开国之君,他在武丁王时期就非常活跃且显赫。胡厚宣先生就总结说,武丁时有捍卫商王朝的鼎足三大将,崇侯虎就在其中。这可能导致名人效应,使得后人在讲述文王经历时,把晚近的“崇侯”误记成了“崇侯虎”。
此外,开国之君的名字也可能成为后世历代国君的代称。比如,西周建立后,周文王的两位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后人的封国皆名为虢,这两国后世的国君便也继续分别被称为虢仲和虢叔。按这种逻辑,崇国历代国君也都可以被称为崇侯虎。
至于崇国在何地,老牛坡遗址提供了答案。
《诗经》和《史记》有记载,攻灭崇国之后,文王立刻把驻地从周原迁到了丰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古代已有学者猜测,崇国应该离丰地不远:”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史记正义?周本纪》)丰地,在今西安市西郊,而老牛坡在东郊,两地相距仅约50公里。所以,发掘报告推测,老牛坡可能就是崇国都城:
若老牛坡遗址所在地果为崇国都邑旧址,则丰、镐一带地属崇国势力范围或政治辖区,是完全可能的。11
考古发掘显示,在老牛坡三期(相当于殷墟前半期,武丁王的西部扩张开启之时),一批身份更高的商人来到这里定居,兴建起高等级建筑,老牛坡因此从普通据点扩大为城邑和侯国。这可能是崇侯虎建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