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04、105页。
⑨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7页。
后”,其背后即是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与温靖皇贵妃的争斗,最终温靖皇贵妃所支持的郭布罗氏成了“皇后”,而献哲皇贵妃所支持的额尔德特氏成了“淑妃”。也正是在同年九月十五日,小朝廷下达“上谕”,称:“恭维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恭侍皇考穆宗毅皇帝,敬慎素著。端康皇贵妃恭侍兼祧皇考德宗景皇帝,温顺孔昭。现届举行大婚典礼,允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敬懿皇贵妃尊封为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妃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端康皇贵妃尊封为端康皇贵太妃。”①将三位太妃均正式尊为“皇贵太妃”。
据清宫医案可知,早在入宫伊始,温靖皇贵妃便患有肝病,还染上了劳嗽症。②光绪二十一年曾染疟疾。③升到妃位之后,因其肝病影响,屡有神志不清、抽搐等病症。④到了宣统年间,肝病依然持续,并有血虚经停、经脉制痛等症。⑤到民国八年时,已经形成了胀症。⑥根据其内侄唐海忻的记载,在民国十一年,温靖皇贵妃“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并得了甲状腺肥大病,眼珠往外努着”。⑦在这种情况下,温靖皇贵妃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人,于是在民国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温靖皇贵妃的母亲七十整寿时,温靖皇贵妃特地回中老胡同邸第“省亲”和家人团聚,虽然当天早晨“回邸”,下午四五点钟就“回宫”,也好歹是回家“省亲”了一次,以清宫的规矩而言,已经是“破天荒”之举。温靖皇贵妃“省亲”之后,病情逐渐加重,最终于当年九月二十二日丑时,因胀症在永和宫崩逝,停灵在慈宁宫。十六天之后的十月初九日,鹿钟麟率军进入紫禁城,将宣统帝驱逐出宫。同月二十三日,温靖皇贵妃的金棺才从紫禁城移往广化寺暂安。
[封谥释义]
温靖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瑾”,满文作“gincihiyangga”⑧,意为“华丽的”“秀美的”。不过在光绪朝,后妃的封号一般都是以汉语为核心选定的,
————————
①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49册,第26416、26417页。
②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706页。
③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697页。
④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702页。
⑤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717页。
⑥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750页。
⑦唐海忻:《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149页。
⑧《为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瑾嫔并十三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珍嫔事》,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288-01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满文词义的意义不大。
[考证生辰]
关于温靖皇贵妃的生辰,不同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且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目前来看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八月十五日”说。光绪朝中后期曾经短期在宫内服役的容龄记载:“瑾妃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有一次,我送她一些水果,还放了些毛豆。因为毛豆是八月十五日供兔儿爷的,招得大家都笑了。瑾妃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也笑了。”①温靖皇贵妃的内侄唐海忻也记录道:“1922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瑾妃的五十整寿。”②根据宫内档案,从光绪二十三年到宣统二年,温靖皇贵妃均是在八月十四日获得千秋恩赏。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区别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恩赏。
第二种,“八月二十日”说。唐邦治在《清皇室四谱》“温靖皇贵妃”一条中写:“同治十三年甲戌八月二十日生。”③1937年所修《星源集庆》也记为:“同治十三年甲戌八月二十日生。”④但是对于这个日期未见有档案反映。第三种,“八月二十二日”说。根据升平署的档案,民国二年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四大太妃开始由宫廷正式负责操办各自的生日,温靖皇贵妃作为其中之一,其过生日也就是“千秋”的记载也开始被档案记录。从民国二年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这十年,温靖皇贵妃均是在农历八月二十二日过千秋。至于侧面记载,如1920年《小公报》有“千秋誌盛”一条:“清室端康瑾贵妃,昨旧历八月二十二日寿辰。”⑥《那桐日记》1923年9月28日条也记载:“即阴历八月十八日……八月二十二日为端康皇太贵妃五旬千秋,今日呈进元青四则织金花纬成缎马褂料成件、翠蓝四则闪银花纬成缎衣料成件、果品、饽饽各四盒,蒙赏收。回赏酱色江绸蟒袍一件。”⑦均记载温靖皇贵妃是在八月二十二日过生日。
——————————
①容龄:《清宫琐记》,《在太后身边的日子》,第255页。
②唐海炘:《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151页。
③唐邦治:《清皇室四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八辑)》,第108页。
④《星源集庆》,季羡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第64册,第280页。⑤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49、50册。
⑥《千秋盛》,《小公报》1920年10月13日,第3版。
⑦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下册,第1031页。
综上可知,除“八月二十日”一说来源不明之外,温靖皇贵妃在民国之前基本是在八月十五日过寿,而在进入民国之后则因故改为八月二十二日过寿。清代宫中主位的生日有可能因为节日而挪动日子,也可能是与忌辰冲突而变更。目前尚不知道温靖皇贵妃改变生日日期的原因为何,还需要进一步发现资料来确认。
[考证?南方长大说]
很多文章以及小说中均提到温靖皇贵妃和恪顺皇贵妃姐妹二人从小跟着伯父长善在南方长大,有的还很准确地描述她们十岁才回京,几乎成了定说。但是这种“南方长大说”一般以其父长叙早逝的背景为立论基础,而此与史实并不符合。
温靖皇贵妃一家是京旗旗人,“旧宅”即在北京。其父长叙在同治四年时任郎中,后升为大理寺少卿。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升为光禄寺卿,同治十三年八月女儿温靖皇贵妃出生。光绪元年二月转任太常寺卿,三月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光绪二年二月女儿恪顺皇贵妃出生,十月署理兵部左侍郎。光绪三年正月正式升任礼部右侍郎,十一月调任刑部右侍郎。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兼任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光绪五年二月转刑部左侍郎,八月兼署户部右侍郎,十一月正式调为户部右侍郎。光绪六年十一月因违例婚嫁革职。之后光绪十年十月,因孝钦显皇后五旬万寿,长叙作为革职之员还随班行礼。①以这些履历来看,从温靖皇贵妃出生,一直到温靖皇贵妃十一岁为止,其父长叙均任京官或者住在京城。温靖皇贵妃和恪顺皇贵妃原本住家即在北京,亲生父母也均在北京生活,在旧时代交通不便利且医疗不发达的状态下,似乎没有理由作为幼儿被长途跋涉送到伯父长善所在的广州去。
二、恪顺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