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清朝后妃份例详细布匹 > 第79章(第2页)

第79章(第2页)

①《奏为钟粹宫因病出宫女子一名事》,光绪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5-0969-07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0、51页。

③信修明:《宫廷琐记》,信修明等:《太监谈往录》,第57页。

④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1页。

景皇后经常陪同孝钦显皇后接待外宾,这也让其留下了更多的侧面记录,让今人丰富了对她的认知。如光绪二十九年、光绪三十年曾在宫内为孝钦显皇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便记载道:“皇后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人……她身高不足五英尺,手足纤秀,属于典型的贵族类型。长脸型,鼻子细而隆起……下颌较长而结实,嘴型略大而十分敏感。目光和善,表情亲切,举止优雅。她算得上端庄漂亮,高贵得体,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不过,她的目光中有时却流露出某种无奈和顺从,使人不由心生怜悯。”光绪二十四年作为德国公使夫人入宫的海靖夫人则说:“(孝定景皇后)显得非常胆怯”。②而曾经短期在宫内服役的容龄则形容她,“性情忠厚,不很聪明,平常除谈一些客套的应酬话以外,从不流露真感情,因而看不出她的真脾气。在政治上,她没有说话的余地,她既不做针线活,又不读书,爱吸一种廉价的香烟”。③当时的大臣则记载其“赋性纯孝,淑慎贤明,兼工书法绘事”。④在当时的后宫之中,孝定景皇后与同为德宗后宫的瑾妃(温靖皇贵妃)关系较好,据说是因为两人有“同命相怜之感”⑤,与穆宗后宫的瑜妃(献哲皇贵妃)关系较差,以至两人的矛盾在孝钦显皇后和德宗崩逝之后发作。至于和德宗的关系,根据信修明的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德宗崩逝的前夕,孝定景皇后听从李莲英的建议,偷地去看望德宗。“当时光绪皇帝尚是清醒,相对哭泣,算是说了一席贴心话。”⑥

[宫廷生活?太后时期]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德宗和孝钦显皇后先后崩逝,作为德宗的元娶嫡后,孝定景皇后一下子成为拥有后宫第一决定权的大长辈,移居到了长春宫,被尊称为“老佛爷”⑦。根据载涛所说,孝钦显皇后对自己这位侄女的性格心中也有数,“(孝钦显皇后)明白光绪的皇后亦是庸懦无能、听人摆布之人,决不可能叫她来重演‘垂帘’的故事,所以既决定立载沣之子为嗣皇帝,

——————————

①[美]凯瑟琳卡尔著,王和平译:《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33页。

②[德]海靖夫人著,秦俊峰译:《德国公使夫人日记》,第187页。

③容龄:《清宫琐记》,《在太后身边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第254、255页。

④绍英:《大清孝定景皇后事略》,民国仁和吴氏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页a。

⑤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1987年,第80页。

⑥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1987年,第51页。

⑦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第1696页。

又叫载沣来摄政”。①而在孝定景皇后自己的立场,虽然力有未逮,但是她自己是想要效仿孝钦显皇后进行垂帘的。所以,对宣统帝即位之后由其生父和硕醇亲王载沣摄政一事,孝定景皇后十分不满。

孝定景皇后在政治上的表现,载润是这样评价的:“光绪故后,隆裕一心想仿效慈禧‘垂帘听政’。迨奕劻传慈禧遗命立溥仪为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之旨既出,则隆裕想借以取得政权的美梦,顿成泡影,心中不快,以致迁怒于载沣。因此,后来常因事与之发生龃龉。宣统既立,隆裕皇后自然抑郁不乐,后受太监张兰德的怂恿,在宫中东部大兴土木,修建‘水晶宫’,以为娱乐之所。按清代制度,在‘国服’期间,不得兴修宫殿,然而隆裕对此并不顾忌;尤其当时清廷正在兴建新军(海、陆两军),所需甚巨,国库本已空虚,建军之用尚感不足,而隆裕乃不计及此,竟命由度支部拨出巨款来兴修宫殿,以为个人娱乐之举。后虽因革命军起而不得不停止,然此亦可见其无识之一斑。宣统二年五月,载沣命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不数日,隆裕即迫令载沣将此二人撤去。载沣始则婉言请稍从缓;隆裕复以言语相逼。载沣不得已,以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之权为对,隆裕始无可如何。其对载沣无理取闹,颇多类此。”②

在外朝与和硕醇亲王载沣争夺政权的同时,宫廷之内也有不小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穆宗后宫的瑜妃(献哲皇贵妃)上。当时,穆宗的几位遗孀内,原本居首的敦宜荣庆皇贵妃(淑慎皇贵妃)已经薨逝,改以瑜妃(献哲皇贵妃)居首。据说“西太后对她(献哲皇贵妃)很器重。西太后死后,隆裕太后秉政,由于她过去对隆裕不免有些仗势欺人,因而在隆裕生前很不得意”。③宣统帝承继了大统,在宗法上,他是承继穆宗,兼祧德宗,所以瑜妃(献哲皇贵妃)认为,自己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孝定景皇后一样拥有“母权”。故而“多次召王大臣,进行争夺活动。王大臣借慈禧之遗旨进行解释,瑜妃不服,但她口锋锐利,时常进内,语带讥诮,不把隆裕放在眼里,隆裕忠厚无能,又处

————————

①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9页。

②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77页。

③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4页。

此时势,不忍施展六宫之权,忍辱不与其计短长。”①不过毕竟孝定景皇后是德宗的元娶嫡后,而瑜妃(献哲皇贵妃)只不过是穆宗的一位后宫,身份差异过大,所以在孝定景皇后在世时,瑜妃(献哲皇贵妃)一直被其压制着,以至于后来孝定景皇后崩逝的时候,据说瑜妃(献哲皇贵妃)曾经对着孝定景皇后的尸身说:“你也有了今日!”②

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作为拥有宫廷决定权的大长辈,孝定景皇后的态度直接促成了最后宣统帝的退位。据载润记载:“隆裕闻革命军起,惟恐失去太后之地位与享受,初意亦在主战。后因张兰德受了袁世凯之贿,乃劝隆裕共和,谓共和仅是去掉摄政王之职权,太后之尊严与享受依然如故。隆裕信之,遂有逊位之举。载沣无可如何,只好辞职。……其实,隆裕对共和之意义并不了解,只不过认为是把载沣之政权,移交给袁世凯而已,而在逊位诏中仍有“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之语。其后发现民国优待条件与张兰德所言完全不符,遂终日抑郁,逾年而殁。”孝定景皇后身边的太监信修明也写道:“隆裕皇太后不知共和为何事,误认袁世凯是一个忠臣。民国议定每年给皇室四百万圆,隆裕皇太后很是满意,次晨照例,梳洗整冠临朝,不料等到十点钟,还不见袁等上来,便传奏事处问话:‘今天军机大臣等怎么还不上来?’奏事处回答说:‘袁世凯临行时说,从此不来了。’隆裕太后闻言,口呆目瞠多时,急说:‘难道大清国,我把它断送了!”由此饮食减少,疾病缠身。”④

晚清参与核心政治的载润、载涛等人批评孝定景皇后,说其“庸碌无识,较之慈禧,则远远不如。例如慈禧对于政治虽然残暴自私,但尚有个人的见解;对于王公大臣,亦有一定的笼络手段。而隆裕则一切皆为其宠监张兰德所操纵,个人毫无主见”。⑤“隆裕与载沣皆无治国之才。”⑥“隆裕太后之为

——————————

①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80、81页。

②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48页。

③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77页。

④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52页。

⑤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6页。

⑥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78页。

人,其优柔寡断更甚于载沣,遇着极为难之事,只有向人痛哭。”①如果以政治人物的标准来衡量孝定景皇后的话,她显然是不合格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