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谥释义]
高宗继皇后的封号为“娴”,满文作“elchun”②,意为“恬然”“娴静”。
三、孝仪纯皇后
[简介]
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原正黄旗包衣后抬镶黄旗满洲魏氏(魏佳氏),承恩公、内管领清泰之女。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生。在乾隆年间被选入宫,为官女子。后封为贵人。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晋为令嫔。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工部尚书哈达哈为正使,内阁学士伍龄安为副使,册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日,诏晋为令妃。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为正使,礼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册封为令妃。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第七女和静固伦公主。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生第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生第九女和恪和硕公主。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晋为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刘统勋为副使,册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第十五子永琰,即仁宗睿皇帝。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第十六子。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日,诏晋为皇贵妃。同年六月十一日,以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宏谋为副使,册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第十七子和硕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四十年正月患病,十六日,高宗亲临视疾;二十七日,再次视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岁,谥曰令懿皇贵妃。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安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高宗立皇十五子仁宗为皇太子,定于次年内禅,追晋为皇后,谥曰孝仪皇后。嘉庆四年九月,恭上尊谥曰
————————
①《为孝静成皇后神牌升衬太庙奉先殿位次各事宜一折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等》,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218-01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翼天毓圣纯皇后,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端恪两字。道光三十年四月,加上敏哲两字。
[家族背景]
孝仪纯皇后出身沈阳魏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绶恩,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否属于辛者库人则不明。绶恩入旗之后,其孙名为嗣兴,仕至护军校,娶妻陈佳氏。嗣兴之子名为五十一,亦作“武世宜”,原任内管领,雍正年间虽然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却在任官不久去世。五十一娶妻年氏、晁氏,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清泰,即孝仪纯皇后之父;第二子名为清宁,仕至六品官;第三子名为玉保住,仕至库掌。清泰亦仕至内管领,其娶妻杨佳氏,生有三子,依次名为和绷额、英敏、德馨。后来承袭大宗承恩公爵位的即是幼子德馨一支。
从仕官情况来看,孝仪纯皇后家族作为内务府旗人,在乾隆朝之前,已经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是内务府职官系统内的最高官职。虽然尚未脱离内务府职官系统,却也跻身高级官员之列。根据档案记载,作为新兴的内务府中高官员之家,孝仪纯皇后家族在雍正初年也积累一定的财产,仅房屋就至少有八所约二百余间。但是在雍正朝中期,其家却经历了一次冲击。世宗即位之初,孝仪纯皇后的祖父五十一曾任崇文门监督,后来在雍正三年升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在同年去世。所谓崇文门监督,是主管京城税务的差事,同时还负责将宫中多余物品以及抄没物品变卖等事务,是著名的肥差。在五十一去世之后,由于在其任内变卖抄没物品时出现问题,世宗下令让其赔付相关费用,“共计银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二两三钱七分五厘”。因五十一已故,便由孝仪纯皇后之父清泰负责偿还。清泰将自家存银一百一十两,以及除去住房外的七所房屋共一百八十二间半,加上宛平等处地亩,均变价入官,还余下银二千五百零九两未还,在雍正十三年奏请豁免。①
后来,随着孝仪纯皇后入宫,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高宗发布上谕,将孝仪纯皇后本家从正黄旗包衣管领下抬入正黄旗包衣佐领下。②乾隆四
——————————
①《呈为内务府三旗人员入官现存房地清单》,乾隆三年十月初二日,档案号:05-0023-00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为嘉妃家人抬出包衣佐领事》,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档案号:03-18-009-000008-0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谨按,此档案题名翻译错误,内容实为孝仪纯皇后家族抬旗相关。
十年孝仪纯皇后崩逝之后,又将其本家从正黄旗包衣佐领下抬入镶黄旗满洲,并给予半分世管佐领,由德馨的后裔进行传承。乾隆六十年孝仪纯皇后被正式追晋为皇后,其家族也获得承恩公爵位,从此列于世家之列。根据教崇记载:“孝懿(仪)纯皇后者,仁宗睿皇帝嘉庆之母也,有淑德。高宗欲授后族官,后曰:‘彼等无教,不能尽为官,但人给兵,一兵丁之饷足矣,不必宵也。’故魏佳氏子弟,生而当兵,其材可为官者,听其进取,然亦无甚显者,可谓能见其远矣。”①从后世谱牒来看,魏佳氏家族除德馨这支大宗因承袭公爵和世管佐领故跻身官员之列外,其余支系在乾隆朝后大多处于低级官员以及兵丁、杂差阶层,与敦崇所记基本相符。②
[入宫背景]
孝仪纯皇后出身正黄旗包衣,是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因此,她应该是在苑隆朝初年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并在乾隆十年之前已经获封位分。由于目前已知档案有限,故而孝仪纯皇后入宫的具体年份及初封位分均不甚明确。在高宗所做御制诗中,有《孝贤皇后陵酹酒》一首:“那能恕尔去,仍趁便而来。言念曾齐案,奚堪更酹杯。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倡依然身傍陪。”诗下小注为:“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所教养者,今并附地宫。”③乾隆朝的后宫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务府三旗出身的后宫主位,均曾有在某主位下“学规矩”的记载。如瑞贵人,在档案中便被记为“令妃下学规矩女子”④以此观之,孝仪纯皇后在入宫之初,可能曾在孝贤纯皇后位下学习规矩。
[宫廷生活]
成为后宫主位之后,孝仪纯皇后先是在未生育子女的前提下,经过五年升至妃位。又在之后接连生育三子二女,⑤升至贵妃位,位次仅次于潜邸出
——————————
①敦崇:《思恩太守年谱》,第31页。谨按,敦崇之本生父为一等敦惠伯盛京将军承忠,承忠原娶宗室氏、继娶额哲特氏、二继娶魏佳氏,其二继娶之魏佳氏即德馨之玄孙女。敦崇为承忠与宗室氏所出,魏佳氏故事则由本生继母讲述,颇可取信。
②此段魏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区清代谱煤档案(缩微胶卷)》《乾隆庚子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③《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6册,第834页。
④《乾隆至嘉庆年添减底帐》,《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续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第4册,第1362页。
⑤根据档案,令妃在乾隆二十四年还曾经小产,可参见《乾隆至嘉庆年添减底帐》,《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续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第1363-1368页。
身的继皇后和纯惠皇贵妃,足见高宗对其的宠爱和重视。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继皇后事出,被高宗“冷处理”,显然已经无法再履行统御后宫的职能。当时的后宫之中,除继皇后之外,以孝仪纯皇后作为贵妃位次最尊,因此,孝仪纯皇后便成为后宫主位的实际首领,并在同年晋封为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在皇贵妃位共计十年,在此期间生育了高宗的幼子和硕庆僖亲王永璘。高宗秘密立皇十五子仁宗为储嗣,亦在孝仪纯皇后在世之时。不过,在高宗秘密立储两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正月,孝仪纯皇后因病崩逝。
[封谥释义]
孝仪纯皇后的封号为“令”,满文作“mergen”,意为“聪明”“睿智”。“令”这个封号在乾隆初年为淑嘉皇贵妃拟定封号时便已经被内阁拟出,当时内阁为淑嘉皇贵妃所拟的妃位封号为“令”“婉”“嘉”“粹”四字,后来高宗钦定“嘉”字,而其中的“令”字,内阁所拟满文为“giltukan”①,意为“俊秀”“秀美”,与后来孝仪纯皇后的封号意义并不一致。不知是在初拟时所取含义即有不同,还是在高宗钦定之后进行过修改。
孝仪纯皇后作为皇贵妃薨逝之后,其获得的谥号“令懿”是由高宗直接钦定,而不是由内阁拟出。故而在高宗钦定汉文谥号之后,内阁进行满文翻译,提出“令”字仍沿用封号之“mergen”,“懿”字则翻译为“fujurungga”,意为“端庄”“有风度”,得到了高宗的认可。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