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偃最想要的其实就是那手纸,不过这些东西是他好不容易托华阳太后帮他调来的,他也不好说退回去。
于是,赵王偃只好比照着先前的价格,咬牙给秦国付了钱。
与此同时,给夏太后送礼的燕王喜与韩王然也得到了回报。
可不知是不是他们送的礼不够多,夏太后只为他们调来了半车书、半车宣纸与一车手纸。
也成吧,有得用,总比没得用好。只是,两位从未节俭过的君王,看着这些纸开始犯愁。
这么点纸,也不知够他们用多久。哎,看来他们还得勒紧裤腰带,请太后在秦王面前为他们说说好话……
楚国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去了封信给华阳太后,提醒华阳太后有好处莫要忘了母国。
华阳太后假意为难了一番,而后命人往楚国送了两车宣纸与三车手纸。
待楚国方面质疑她待赵国比待楚国还好时,华阳太后却道她已经尽力了。
赵国得的多,是因为人家出的价高啊。
楚国出的价又不如赵国高,凭什么与赵国享受同等待遇呢?
华阳太后语重心长地对楚国来使道:“这宣纸与手纸如今在我秦国也稀缺得很,秦王原本都没打算送往楚国的。若不是老身从中周旋,楚国连那五车纸都得不到,你们莫要不知足……”
楚国使者回到楚国之后,与春申君一分说,楚国方面也只好比照着赵国加了价,楚国才终于从秦国购回了足以用一阵子的纸张。
两□□作下来,秦国可谓赚得盆满锅满。
嬴政在得到这两笔钱财后,立马分出大半来,将造纸厂从全国范围内的四家扩展到了十四家,另有一小部分,则用来做吕不韦和芈启的经费。
虽则先前嬴政就已经为吕不韦和芈启准备了一部分经费,但没有人会嫌经费多。
他们一个要前往孔雀王朝,路途遥远,一个要先与匈奴等异族干架,肃清丝绸之路上的威胁。
这两件事,都是极烧钱的,具体要花多少,即便是他们,心中也没底。对于他们而言,经费自然多多益善。
秦王带头跟六国通商,似乎违背了秦人一贯的习俗,但眼见着将纸张等物卖给六国能够得到这么巨大的利益,秦国大臣们才不会出言反对呢。
习俗不习俗的,有到手的实惠重要吗?
虽说这次从六国之地赚来的钱财,没有落入他们的口袋中。但只要造纸厂还在,只要六国之地对纸张这种消耗品的需求还在,他们终有一日是能跟着沾光的。
这般想着,秦国大臣们对于秦王要在秦国境内增设造纸厂一事,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
……
咸阳附近的造纸厂中
在经过了一整个冬季的忙碌之后,前来找活计做的婆媳俩喜滋滋地拿着得来的工钱,盘算着可以买块肉回家让孩子们解解馋了。
余下的钱,还可以扯些布来,给家里的孩子们一人做一身衣裳。
“令长可真是大好人啊,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活计。去岁家中收成不好,若是没有这项活计,只怕这个冬日,家中的日子便要难熬了。”
婆媳俩对着厂中的王绾千恩万谢。
秦时治万户以上县者为令,不足万户者为长1。
像这对婆媳一样的底层黔首只知道管着这个造纸厂的是朝中的大官,却不知究竟是多大的官,索性以“令长”呼之。在她们心中,令长便已是极大的官了。
王绾不过是照例过来视察,没成想,却得到了诸多黔首的感激
王绾对着这对婆媳摆了摆手:“莫要谢我,要谢就谢王上吧。若非王上体恤黔首,放宽了律法,又肯招黔首进厂子做工,你们哪里会有今日?”
便是王绾自己也没想到,这造纸厂不过开办数月,便能有这样的成效。
当初,对于秦王开办这造纸厂,他也持着怀疑与观望的态度。
事实证明,还是秦王的眼光更为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