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集内,王右渠也做出了详细的对答,工工整整的一篇八百字八股文,纯雅通畅,朴实自然,放在任何一位考官的眼里,都将是独一无二的佳作。
连世新捏着笔,浑身都在颤抖。
他这次不是冷,而是亢奋,挣扎。
他闭上眼努力去思考,却半点没有破题的头绪,周围的考生下笔如有神。
也是……能进秋闱考场的,又哪里会是泛泛之辈。
若答得太过平庸,这一遭算是白来了,他寒窗苦读十年的功夫,算是白费了。
迷茫中,连世新脑子里闪过许多纷杂的念头。
母亲与妹妹的处境,日渐艰难,科举三年才开一次,下一个三年,他还有钱进京赶考吗?
如果接下来的三年里,没有学费,没有路费,他不过一介秀才,将永远困在真州,情况好的话,就在真州做个教书先生,若情形不好,学生都收不到几个,又变成他父亲那个样子,堂堂秀才,连自己的妻子都留不住,沦落成一个酒鬼。
连世新开始觉得冷。
他太害怕,也太不想走上那条绝路。
还有一丝微不足道的念头,也从连世新脑海里闪过。
挚友王右渠素来考得不如他,可这一次王右渠却正常进了考场,既没生病,也没有遇到意外。
他起初是替王右渠开心的——在没有看到这道考题之前,他是真的为王右渠欢喜不已。
这场考试过后,大家会怎么看待他和王右渠?
——你连世新终究是不如王右渠啊!
连世新痛苦地挠着头皮,却想不出一个两全之策。
直到眼泪弄湿了考卷,他才有些惊慌失措。
便是他的皮破了,考卷都不能有点半点破损!
连世新连忙擦干净眼泪,提起笔作答。
他骗不了自己,他从来都是,想要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从认识王右渠的时候,他便打了这个念头。
谁让造化弄人,出现这样的巧合。
他便没有办法再欺骗自己,他要功名,他要利禄,他要地位。
反正……反正……王右渠的名声已经那样差了,即便做官,官途也不一定顺,这个官,不如他来当。
他比王右渠清白。
连世新颤抖着落笔。
开始的几行字,写的有些别扭,写着写着,他渐入佳境,不再想谁才是这篇文章真正的主人。
文集里的好文章,连世新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可能是文章太好,也可能是……他有意记住的吧。
事到如今,他已经分不清原因。
但分不分清,已经不重要了。
秋闱在锣声中落幕。
考生们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十了。
来的时候天是黑的,许多人出来的时候,天也是黑的。
只不过来时与去时,心情相隔了十万八千里。
经历一场大考,总归是好事。
贡院外有许多哭声,也有许多笑声。
还有许多没有家人陪同的考生,像迷路的幼兽,到处找自己的同窗取暖。
连世新一出来,放眼望去,考生们成群地站着,他在人群之中,费尽力气找到了真州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