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何元康离开文华殿后并没出宫,他还要接着在宫里上班干活,忙忙碌碌到午后,才终于坐下来歇了口气。可是还不算完,他还得去御书房一趟,一些紧急要务必须由昌平帝处理,昨日就没堵到皇帝,他今日说什么也要见皇帝一面。
喝了杯茶提提神,他拿起奏折向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好在今日运气不错,昌平帝正在御书房里,而且还闲着。见到他来,苏怀安笑着打了招呼就进去通禀,很快出来请他进去。
“劳烦苏总管了。”
何元康低头整了整身上衣物,将奏折取出来握在手里,向着苏怀安颔首示意,这才迈步向里走去。
“臣中书令何元康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朕安,快起来。”
昌平帝心情正好,他今日写了首诗,自以为妙极,摆在桌上自我沉醉地反复欣赏,正愁没人理解,何元康就来了,这不是巧了吗?
”你来得正好。“他招了招手,让人赶紧起身,”你快来,看看朕的这首诗写得怎样。“
何元康闻言起身的动作微微一顿,嘴角不明显的抽了一下。
这位陛下哪都好,就是过于热爱文学,人菜还瘾大,闲得没事就喜欢吟诗一首,然后随机抓一名路过的无辜朝臣为他点(吹)评(捧),何元康就是其中最倒霉的那位。
他目前的官职是中书令,简称中书,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分阅奏折等事。
比如将数量繁多质量参差的奏折分类整理,按照轻重缓急顺序再给皇帝送去,相当于现代的领导大秘,原本这个职位该是由内臣担任,但有前朝宦官乱政之鉴,本朝的宦官们连一张带字的纸都不能碰,中书令一职也就落在了外臣身上。
能担任这个职位的外臣都是皇帝心腹,各个简在帝心,炙手可热,在京城待上几年再外放出去,都是一等一的封疆大吏。
享受着这样的风光权势,他们也得承受其他朝臣不能理解的痛苦。比如帮皇帝带孩子、再比如要每天不带重样的闭眼硬吹皇帝奇奇怪怪的诗词。
一套熟悉的流程走完,围绕着昌平帝的四句咏菊诗,何元康对诗句的平仄用词开始赞叹,一直夸到诗句中蕴含的深层立意,其间引经据典,感情充沛,听得昌平帝连连点头,他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写得这么好。
要不然他是三元及第的大才子呢,夸人就是有水平,说话他就是爱听。
“还是何卿懂朕。”他非常欣慰,“上午你不在,朕把曲伊喊过来点评,他憋了半天,就干巴巴撂了好诗两个字,问他哪里好,他又不说,气死朕了!”
何元康:……
“对了,爱卿有何事找朕?”被夸得心满意足,摆手让宫人收了自己的墨宝,皇帝终于有时间谈论正事了。何元康便也正了神色,将手上的紧急公务一一禀报,奏对间时间过得很快,等到事情说完,已是小半个时辰过去,何元康清了清干涩的嗓子,准备俯身告退。
他今天实在是用嗓过度,这班上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