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的时候,人多已经没了作用,没了斗志的鞑靼骑兵就像是一群羊,大明的军队只需要在后边追杀就是了。
少年皇帝也想追杀,被很累的叶知秋给阻止住了。
稳住,不要浪,要是人家有人鼓起勇气把你也干掉了,那大明即便杀得再多,也是输了的。
“国师真是勇猛,以一己之力竟然敢攻击敌军大营!你不知道,当时朕都给你捏了一把汗!”
少年皇帝兴致勃勃,终于在叶知秋和其他守将的劝说下不再出城杀敌,而是说起了先前厮杀的事。
“要是有下一次,我绝对不会这么冲锋了。”
叶知秋的内心里,无数个念头闪过。
当鞑靼大军放箭的时候,他就知道阵前单挑很傻逼了,尤其是带了几千骑兵下关挑战,真是傻逼的紧,但是那个时候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向前冲杀,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是有自己的后盾的,因为他相信自己铠甲的威力,再不济,他还可以借着一页书溜了,总之,他是相信自己不会死在这一处战场的,因此他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即便是没有后顾之忧,一直杀敌下去也是对体力不断的消耗,尤其是叶知秋前边的敌军似乎是无穷无尽,杀之不完。
杀敌杀得多了,就有一种普通人进行一千两百米长跑的感受,明明知道终点就在前边,但是坚持下去是无比困难的事。
好在,这一次他坚持了下来,而鞑靼没有坚持下来,使得这一次的战争是他胜而鞑靼负!
但是下一次,叶知秋不能保证,万一他被困死了,那他只能溜了,而这么一来,因着他信任他而死的人就不可计数了!
“死生之战,不可不慎重!”
叶知秋这一次得出了这一结论,他觉得往后再也不能随意轻言冒进。
而在皇帝面前,他还是摆着一份云淡风轻的神情。
“托陛下洪福,这一次大破敌军!!”
最大的功劳永远是皇帝陛下的,然后才是国师的。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要不是少年皇帝下了大军冲锋的命令,叶知秋恐怕会被围在里面出不来,而那时鞑靼大军也崩溃不了。
这一战皇帝的果断下令也是使得大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但是若是鞑靼还有几只伏兵埋伏在宣府附近的话,皇帝下令大军齐出,那后果会无比严重,说不定又是一次土木堡事件。
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就如鞑靼的主帅并没有想着这一次就开展决战,诱敌深入还没有完成,一场决战就拉开了序幕!
鞑靼的主帅更是没有想到对面的叶知秋开挂,身上穿的铠甲他们根本刺不破砍不烂,还开着挂在十万大军中找到了他的位置将他斩杀了!
这怎么可能?他的大军又不是泥捏的?
不管有多么的想不通,鞑靼的主帅还是死了,死在了叶知秋的剑下,而鞑靼大军也因着主帅身亡,指挥无力被大明大军大破!
大明此次一战,斩杀敌军五万,俘虏三万,只有一些残余逃到了大漠深处,短时间是无法翻起任何风浪了。
而大明皇帝因着这一场大捷,在军中树立了极大的威望,终于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