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不便更加拉长了思念与牵挂。大一的时候,林露第一次离开南方的家来到北方,很不适应,想家想得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每每看到街边住宅楼昏黄的灯光,林露就想:如果有一扇窗是自己的家该有多好!那种思念,相信很多九十年代远离家乡的大学生都会有所体会。曲妈具有典型的北方人特质:热情、直率。当曲妈听曲直说她上铺的林露来自南方时,就让曲直周末带林露一起回家改善伙食。那个年代,学校的伙食可不像现在的大学,食堂多、食物也丰富。偌大的大学,只有一个食堂,打饭要排长长的队伍,轮到后面,就只能是有啥吃啥了。曲直第一次邀请林露,林露没好意思去。再次邀请林露时,曲直说:“明天是中秋节,你若再不去,我妈妈说她就要来学校看你啦!”林露哪能再辜负了长辈的好意。林露对曲直家的印象特别深刻。林露家住的是一幢两层的俄式老房子,刚一进院子,曲直就喊:“妈,林露来啦!”曲妈风风火火地从房里走出来:“哟!这南方姑娘跟北方姑娘就是不一样,这皮肤真水嫩。”林露看曲妈也很不一样:“曲妈,您的皮肤才白呢,您也很不一样,长得像外国人。”曲直说:“像外国人就对了,我妈妈是混血儿,我外婆是俄罗斯人。”林露说:“噢,难怪你皮肤白、眼睛大,头发也卷卷的,原来你也有四分之一的外国血统呢!”那天,曲爸不在家,去俄罗斯出差了。曲直的弟弟曲毅才上初中,刚见到林露时还有些不好意思,过了一会儿熟悉点了,就开始姐姐、姐姐的问林露一些南方的事儿,曲毅很喜欢听林露糯糯的南方口音。只有四个人吃饭,曲妈却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小鸡炖蘑菇、溜肉段、排骨炖豆角、红烧鲤鱼、尖椒干豆腐、家常凉菜,而且菜码都特别大。是林露在以往的生活中不曾见过的。林露从曲妈身上看到了北方人的善良、好客。是曲妈给了林露初到异乡的温情。林露对曲妈怀有感恩的心,但是触景更容易伤情。看到曲妈,林露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和家乡的亲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林露开始做家教。她尽量把周末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这样,忙起来就不容易想家。做家教衍生出另一个好处:就是使林露成为了同学们当中的「大户」。林露常在周末请同寝的室友去吃烧烤,俗称「撸串」。那时不像现在。中国现在存在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孩子当富二代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家里条件不好,孩子的零花钱也十分宽裕。那时,中国的家庭都不太富裕,大学生生活费基本都不高。尤其是像曲直这样家在本市的,家长都是一周一给生活费,不在本市的孩子大多也都需要给家长报账。所以,钱都花得循规蹈矩。但是,林露是个例外。可能跟江滨的气候有关,江滨的烧烤是一绝。当时,同学们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所以,周末,林露排解思乡之情的方式除了做家教使自己忙碌起来外,就是去撸串。撸串人多才过瘾,林露常常叫着室友一起,更多的时候是和曲直、魏雨然一起,三人行。由于常和林露在一起混,曲直和魏雨然也成了让同学们羡慕的小资一族。手机定时响起,把林露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林露将充分溶解的混合液倒入七个玻璃瓶中,放入酸奶机中定时九个小时,第二天早上,酸奶就做成了。接着林露又开始制作戚风蛋糕。首先用分离器把四个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离,然后用手动打蛋器将蛋黄打散、打匀,称90克面粉、60克白糖、50克鲜奶、50克油混入其中再搅拌均匀待用,最后用电动打蛋器将蛋清打成泡沫状再与蛋黄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倒入蛋糕器皿,放入烤箱定时烤50分钟。寂静的夜晚,烤箱中散发出红色的光芒。离开家的第一个中秋节,林露也曾被这样的红色光芒温暖。从曲妈说话一点也听不出来她有外国腔,但在生活习惯上就看出来外国人的不同了。林露那天不光吃到了地道的北方特色菜,还很有情调地享用了下午茶。在曲直家,林露第一次见识到了面包的制作过程,也第一次品尝到了新出炉的面包的美味。曲妈烤的那种面包,个头很大,差不多有半个篮球那么大,林露觉得跟电视上看到的橄榄球的样子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