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没想太多,卖哪的菜不是卖?跟裘冬欣想法一样的,还有急匆匆赶货去扶江县的货商。这个货商也算年年去扶江县,每年都算好要带多少东西过去,反正都备得足足的,在扶江县五个村子转一圈,估计还能剩下不少。谁知道他们今年白菜大丰收,也舍得买东西,这才又拉了两车货,又喊了两个伙计过去。扶江县大丰收,他也跟着小赚一笔,脸上自然乐开花。货商还见到了带着俩孩子来买头绳跟糖人的知县老爷,这位知县老爷看着年轻得很,掏腰包给俩小孩买了糖人之后,又瞧着旁边小孩一脸艳羡,笑着又买几个分给周围孩子。这也太平易近人了吧?可是扶江县百姓似乎习惯了,连连道谢后道:“知县大人,我家今天包了包子,你跟小子乖乖吃了再回去?”纪炀听了笑:“让他俩去吧,回头我把包子钱给您。”纪炀看看货商,开口道:“若有什么问题可以去衙门寻差役。”话是这么说,其实算是警告。平日县城少来生人,到了过年前后总有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又或者杂耍卖艺的人过来。这些人走街串巷,最是危险,不少盗贼便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偷东西拐小孩。所以越到年关,巡逻越是谨慎。货商连连道:“小就是隔壁县的货商,这两个是小人的侄儿,皆是知根知底。”纪炀这才点头,让江小子江乖乖去吃包子,自己则去王家宅子看看滕显。原本跟滕显商议,让他过年回汴京,谁料滕显自己有些不愿意走。说自己在汴京没甚家人,还不如在这里跟葫芦相伴,主要他的无腰葫芦工艺越发精进,不舍得前功尽弃。说他是葫芦痴,还真不为过。看过滕显,知道他确实不想汴京,说此地更能平心静气地做葫芦,倒是少了许多纷争。更一个原因,怕是纪炀都不知道。滕显送纪炀出王家宅子,认真看向他的背影。他总觉得跟着纪炀,远比在汴京有前程,扶江县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纪炀到底如何,他更是知道。也许在其他人看来,他离开汴京,跟着纪炀在这种地方显得很蠢。可当年他放弃科考,专心摆弄葫芦的时候,也显得很蠢。最后呢?最后还不是靠着葫芦扬名。现在说不定也是如此。他才不会说自己懒得赶路,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已经住习惯了!说到底,伯爵府嫡子,绝对不是池中之物。纪炀倒没想太多,他现在只是到处查看百姓们的房屋修缮,确保县里的房屋都能过冬。如果实在过不了冬,房子也不好修缮的,纪炀让玉县丞统计好名单,如果村里能安置,那就村里帮忙。村里安置不成,等到下雪后便接到王家宅子闲置的房间,虽说挤了点,可至少有屋挡风,先把冬天过去。古代的冬日每年都会死人,这点大家习以为常。但纪炀在,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所以提前做好过冬准备。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做完,其实还有件事,那就是县衙一年一度的小考。要说官员做官,也不是任职之后便万事大吉。按照承平国的规矩,官员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大考合格便有升职可能等等。纪炀是今年五月过来,所以当年小考免了,只用交今年的账册,小考等到明年年末再说。可扶江县的差役们却是要考核的。越到年底越忙,还真是这样。等纪炀终于松口气,便听到自己想听的消息。那常华县的商贩途径凌家湖兜售货物的时候,买了一百斤化肥回去。纪炀听着捕快来报,倒是真的笑了下。不错。终于去了凌家湖,还买了化肥。不用纪炀提醒,凌家湖村民自己都兴奋的睡不着觉。化肥的好处不用多说,他们的大白菜丰收就是证明,他们扶江县的百姓明白,常华县百姓也会明白。要知道常华县一千八百多户人家,近九千的人口,田连阡陌,几乎是扶江县的五六倍。他们所需的化肥有多少?不识数的人都能知道那边的潜力跟富裕。再说,知县的人规定了!卖给外乡人的化肥,一斤要三文钱!没有还价的余地,除非找我们知县说情!反正卖给商贩这一百斤,确实按一斤三文钱收的,自然给凌家湖百姓更多信心,恨不得马上开春,马上制肥料。不止凌家湖百姓这样想,整个扶江县百姓的想法都差不多。冬天赶紧过去,他们可以快点耕地,快点种田,再次得到高产的庄稼,好像一切都有了新的希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