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盛斩首那天,全城百姓为他送行,他们一度想要冲破官兵的封锁,将他救出。
陈宝盛倒是看得开,他是为天下苍生而死,他相信后世和后人会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他问心无愧,坦然赴死。
陈宝盛死后,各地都为他哀悼。
洪水一来便逃跑的知府活得潇洒悠闲,被他们抛弃的百姓被淹了家园,死伤众多,留下来与百姓共患难的陈宝盛却被斩首,贪官和不干实事的官员尺位素餐,真正干实事的官员甚至把命都赔了进去,群情激愤,义气激发。
荣庆帝回宫之后,舆论的翻江倒海才让他意识到杀错了人,但皇家的命令一旦下达,开弓没有回头箭,翻案只能显得皇帝无能,荣庆帝只好冷处理此事,把锅算在陆党的头上。
鉴于没有翻案,百官们虽然痛惜陈宝盛的遭遇,却很少有人敢公开露面帮忙处理后事,陈宝盛身上还背负着罪名,此举无异于公开和荣庆帝唱反调,只有少数几个人敢出面为其收尸,并帮忙操办丧事。
梁文正和刑部主事以及其他两位知府帮忙处理了后事,并为其遗孀遗孤购置田地,确保他们能安然度过后半辈子的生活,此事在民间和朝野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陆党向来还有点气节,但这次的事让梁文正终于意识到陆党的不择手段本质上和谢党无异,他们处理问题老练无情,只考虑自身利益,丑态尽显。
朝廷大片大片的烂掉了。
梁文正内心悲凉,他正为天下社稷担心时,自己身上的麻烦也来了。
陆党像疯狗,逮谁咬谁。
他们上书举报梁文正在荣庆帝的某位孩子夭折时,不但不伤心,还在那时写诗庆祝,喜悦之意溢于言表。荣庆帝少子,在儿女问题方面分外敏感,有人在他耳边这么一吹风,他即刻大发雷霆。
一池水本就不平静,这下被搅得更浑了。
邹清许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当初梁文正重返朝堂的时候,他隐隐预感会有这么一天,但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第32章[VIP]恩师(二)
梁文正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看怎么理解,他写的诗文字里行间兴高采烈,是因为求雨成功,那年遇到大旱,千里灾黄,百姓们苦不堪言,他们能否吃上饭全靠老天爷心情,梁文正潜心求雨,终于天降甘霖。
可惜日子不凑巧,刚好遇上皇子夭折的日子。
梁文正本意是为了庆祝求雨成功,与皇子没有任何关系,再者说,他写诗的时候并不知道皇子夭折,只是恰巧这篇诗文被保留下来,后面才知道与皇子不幸夭折的日子是同一天。
梁文正不断上书为自己辩解,声称有人污蔑,然而荣庆帝勃然大怒,根本不听他的解释。
荣庆帝对梁文正的不满由来已久,他以为自己复用梁文正,梁文正最起码应该懂得知恩图报,但实际上,梁文正丝毫不知分寸,依旧成天和他对着干,荣庆帝感觉自己的付出丝毫没有收获,反而让自己徒增不少烦忧。
他早想让梁文正下台,或早或晚,这次的事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起初荣庆帝虽然不喜欢梁文正,但并不怀疑梁文正的忠心,这次的事却让他开始怀疑梁文正的忠心。
梁文正平日里得罪了太多人,消息传出来之后,想报复他的人成群结队在荣庆帝耳旁吹风,以至于让荣庆帝对梁文正的印象更加恶化。
荣庆帝一度生出杀心。
一件东西哪怕是白的,说它是黑色的人多了,会让人真的以为它是黑的。
所有为梁文正上书的人都被荣庆帝拒绝接见,言辞激烈的清流甚至被他认定为梁文正的同党,梁文正还没有被处置,同党先被处置了,直接被降职停职。
朝中一片血雨腥风,一时间人心惶惶,众人纷纷求自保,不再敢为梁文正上疏申辩。
梁君宗四处奔走,收效甚微。
邹清许先去求了泰王,泰王坐在书斋里,显得左右为难。
天儿越来越热了,泰王换上轻薄的衣物,上好的绸缎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直晃邹清许的眼睛,泰王说:“父皇现在正在气头上,无论是谁前去求情都不讨好,反而会加重父皇的怒气,不如先静观其变,观察一段时间,等父皇怒气消了些,再做打算。我想想办法,看有没有人愿意出面。”
邹清许看着坐在光影里的泰王,忽然发觉自己的冒失。
人总是病急之下乱投医,直到这一刻,邹清许才发觉此事敏感,泰王不能轻易出面。
事关另一位皇子,泰王在这件事中,最好不要说话。
邹清许忙行礼道:“请王爷恕罪,这次是我考虑不周,为了救老师,我急火攻心,考虑欠妥。”
泰王起身扶他:“你重情重义,没有任何错。”
邹清许抬头那一刻,看到泰王眼里晶亮的光,像深邃的琥珀。
从古至今,人们对恩师总是有别样的情怀,在不计其数的歌颂中,甚至有人将他们与父亲相提并论。
泰王理解邹清许,也懂他的难处,只是,人在世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