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来,皇帝陛下自然要更进一步地考察齐靖安的才华和能力了:重头戏终于开始,齐靖安却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才是&ldo;君前独对&rdo;的正确节奏吧?之前那&ldo;家长里短&rdo;的话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当皇帝终于把话题引上了&ldo;正确&rdo;的方向,齐靖安便也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事实证明,他的&ldo;表现能力&rdo;着实不凡‐‐由于皇帝只是一时兴起地召了齐靖安过来,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他有心想要问一些比较高深的问题吧,张了张嘴却发现肚子里没货,于是只能把之前的考试题目又拿出来&ldo;救场&rdo;……可这样一来,皇帝的聊天兴致已然大大降低了。谁成想,齐靖安这小子当真机灵,他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他的答题要点简单地复述一遍,然后就&ldo;顺水推舟&rdo;地称赞起了皇帝陛下的出题水平,又委婉地暗示了科举考试的题目有点儿脱离实际,于是便把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另一个方向上。皇帝的兴致马上又被勾了起来,因为这个话题正好挠到了他的痒处:他平生最讨厌那些大臣们在他面前引经据典、唧唧歪歪了,但他偏偏又不能凭着本心随意发作,否则肯定会被暗讽&ldo;没文化&rdo;,真是怎一个憋屈了得!直至今天,皇帝陛下才从齐靖安这里找到了&ldo;安慰&rdo;:原来问题根本不是出在他的身上,也不能怪他&ldo;没文化&rdo;,反而应该怪大臣们都&ldo;太有文化&rdo;了‐‐想想也是,大臣们都是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而科举考试的题目本身就是唧唧歪歪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唧唧歪歪?但按齐靖安所言,引经据典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可能làng费许多时间和jg力‐‐皇帝觉得这小子说得实在太对了!唧唧歪歪除了能惹他心烦以外,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这样想着,皇帝越发觉得齐靖安很顺眼了,不但&ldo;知情识趣&rdo;,就连想法都跟他&ldo;英雄之所见略同&rdo;!而且相比起唧唧歪歪的大臣们,齐靖安的说话方式也让皇帝陛下感觉非常舒服,仿若清泉流过心田:这小子说起故事来,有声有色、趣味横生;就算是拍马屁,也显得真诚可信、不落俗套‐‐于是他们就这么聊啊聊,话题不断地延展开来,从国家大事聊到天文地理,又从民俗风情聊到各地美食,直聊到日头西斜、皇帝的&ldo;龙腹&rdo;都破天荒地&ldo;咕咕咕&rdo;地叫了起来,这一场愉快的jiāo谈才意犹未尽地接近了尾声。&ldo;靖安哪,你德才兼备、见识广博,今日一晤,朕心甚慰!&rdo;皇帝陛下高兴地抚了抚下巴上的短须,经过这小半个下午的jiāo流,皇帝对齐靖安的称呼从&ldo;年轻人&rdo;到&ldo;好孩子&rdo;,又一路&ldo;进化&rdo;到亲切地直呼其名,他对齐靖安的好印象由此可见一斑。想了想,皇帝又补充了一句:&ldo;我儿的眼光果然不错!&rdo;齐靖安躬身行礼,非常流畅地回应道:&ldo;陛下盛赞,靖安愧不敢当,今日得沐天恩,必永铭五内,惟愿披肝沥胆以报君国。&rdo;虽然他表面上没露出半分异状,心下却是疑惑大生‐‐这一场&ldo;君前独对&rdo;打从一开始就让他很莫名其妙了,可刚才皇帝说了什么?他竟说&ldo;我儿眼光不错&rdo;!这也未免太奇怪了!‐‐皇帝和皇子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君臣在前、父子在后。皇子确实可以向皇帝举荐人才,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避嫌为妙。而且皇子举荐上来的人才,皇帝不看重也就罢了,如果很看重、有心重用,怎么还会乐意他跟举荐人走得太近?一臣不事二主啊!便是齐靖安,之前在讨好皇帝的过程中,他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今日之后他恐怕要与&ldo;三殿下&rdo;疏远几分才行了,虽然那样会让他非常难受,但为了得到皇帝更多的信任,他就必须如此‐‐想要在朝堂里站稳脚跟,进而真正帮到&ldo;三殿下&rdo;的大忙,&ldo;忍功&rdo;是必须练好的,这个道理&ldo;三殿下&rdo;也肯定明白的,相信他们的感情和默契并不会因此而减淡。可皇帝竟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提到了&ldo;三殿下&rdo;?齐靖安实在无法理解心上人之父的脑回路,所以他给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回应,根本不敢提到&ldo;殿下&rdo;两个字,以免惹得皇帝猜忌,那就真是偷ji不成蚀把米了。孰料皇帝陛下忽然轻叹了一声,又说:&ldo;不过靖安你无官无职,终究不合适……不如这样,你先历练一两年,无论是在京内也好、京外也罢,先做出些亮眼的功绩来,我们再叙其它……先立业,后成家嘛,反正我儿还等得起。&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