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上了发条,不停歇地向前赶去,寒来暑往,此时已是天承十二年。
天承八年十月,赵平岚生下女儿贺卿卿。
天承九年二月,赵平岚通过县试。
天承九年四月,通过府试。
天承十年八月,通过院试。
天承一十二年,赵平岚和贺舜年通过乡试。
“下课。”
赵昂宣布下课,坐不住的几只皮猴子迫不及待地冲出学堂的门。
赵平熙慢条斯理地收着桌上的笔墨纸砚,另一个班的赵北蔺早就收拾好等着她。
赵北蔺是要考武举的,这武举的考试科目不同于文举,武举既考武艺又考文化。
武艺科目既包括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等器械。
文举考的是经义和策论,除了四书五经等,还要了解史书、史料,练字,作诗,学习行文技巧。
而武举的文化考试考的则是策问和兵书墨义,既要根据时政边防进行对答,也要讲解兵书的主要意思。
正是因为文举和武举的侧重点不同,赵平岚和赵北蔺早在天承九年便分开,除了武艺仍然由赵斯年传授,文举班由赵昂授课,武举班则由赵晗授课。
“对了,阿熙,你跟我来一趟。”
赵昂突然想到,应该和赵平熙谈一谈,她是时候下场试试了。
“现在就下场吗?唔,好,我知道了,我会考虑的。”
回家路上,赵北蔺看着小伙伴笑闹:“先生,找你说什么?不会是要你下场吧!”
赵北蔺原是说笑,可看着静静看着他的赵平熙,结巴道:“不会吧,先生现在就要你下场,你才多大?阿熙,你怎么想?唔,若是要下场,就别想太多,考就行了。”
听着耳边絮絮叨叨的声音,这就是她从小到大最要好的人,明明是个铁骨硬汉,在他面前硬生生变成了温柔奶爸。
“问我的想法吗?我自然是想考的。”
赵平熙四岁上族学,几个月便学完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放翁家训等启蒙读物和家训类读物。
启蒙类的读物基本上字数都不会多,这些书的内容都浅显易懂,这一阶段的主要功课就是认字、写字。
赵平熙毕竟是老酒装新瓶,理解力和初生的小嫩芽不是一个量级,在族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很快就从蒙学堂升到文举堂。
此时,就进入了正式学习的应试科举阶段,以四书五经为基础,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赵平熙苦读的这些年就尝尝感叹,难怪科举制可以为国家选出治理人才,能通过重重关卡真正出仕做官者都是毫无疑问的博学之人。
赵平熙回到家中,阿爹阿娘还没回来,便来到厨房生火煮饭。
在她渐渐长大后,何氏便开始教她如何做饭。
何氏的确很疼爱赵平熙,可正因为这样才不想养废孩子,孩子渐渐大起来便要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何况她以后是要科举做官的人,这些事以后或许会有其他人替她做。
可她自己也要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不是什么好事,多少勋贵子弟便是这般养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