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吃粮食吃菜,穿衣服鞋袜样样都是银子,怕是撑不了多长时间。”
周婆婆道:“那要想好做什么了,你别看咱们这几条街做生意的不少,但大多数人家,也是依仗着房子就在街边,不用租铺子才勉强开着的,不然光是租铺子的银子就是一笔。”
“至于那些挑个小摊子卖的,太累了,要走街串巷的,秀哥儿和臣小子还小,你也丢不开手。”别人家的话,老婆婆还能说要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着,但连玉家的那两个公公婆婆,呸,算了吧,同为长辈,她看不起那样的人。
连玉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是啊,老婆婆说得对,燕子巷不临街,他想做小生意,就只能摆个那种早晚都要收的小摊子,或者就要走街串巷。
那两个孩子怎么办,秀哥儿才三岁,宁臣才一岁半,根本离不了他。
“其实有周安留下来的院子,你找点儿缝缝补补,浆洗衣裳的活计做着也还可以。”
连玉知道这种活,就是专门从富贵一点的人家家里拿脏衣裳脏被褥回来洗,有破损的地方缝补一下,熨好之后再还回去,燕子巷里就有两家做这样的活。
可是这活计太废手,也废腰,那两家的嫂子,年纪才比他大七八岁,腰就佝偻着了,一双手长年累月烂糟糟的,关键是赚的还不多,刚刚够糊口的样子,不到万不得已,他暂且不考虑这个活儿。
背着周宁臣,拉着周宁秀,对老婆婆道:“谢谢婆婆,我先沿着街看看吧。”
连玉嫁来燕子巷四年,对这条街很是熟悉,抬眼一看,就看到老婆婆家对面的卖汤面的铺子。
往前,还有卖干货,卖粮食,卖猪肉,卖小菜,还有卖布,卖衣裳的。
而等到天亮起来,离镇子近一些的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地提着野菜,鸡蛋鸭蛋这些来卖……
边走边看一上午,连玉有了几个念头,但都不太好。
眼看着已经到了跟几个哥哥弟弟约好的时间,便暂时把心里的念头放下,带着周宁秀周宁臣去跟他们汇合。
可是他跟两个孩子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也没见他们的身影。
连玉眉头一皱。
大哥他们肯定不会不等他,提前回去,想来应该是活计多,还在小码头那边。
他想了想,干脆带着两个孩子往小码头走去。大哥他们不能来跟他汇合,肯定也是牵挂着他的,他去那边也能让他们少牵挂一些,等他们干完活再一起回去也没事。
小码头离燕子巷不算远,没一会儿,连玉就来到小码头边缘,远远地,几艘停靠在码头边的船,还有在干活的连大哥连二哥连三哥连小弟。
他们每个人的肩上都有装得满满的一只大麻袋,哪怕他们比一般人略高略壮些,也被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地扛着往码头这边走来,脸上脖子上全是一行接着一行的汗水,光是看着,就知道有多累。
“…………”连玉抿了抿唇,脚步有些沉重地往前走去。
连家人口多,田地少,这么多年,一家人一直挤在三间茅草房里。
连玉跟周安成亲后,周安跟他说过,想把几个哥哥弟弟带进做生意的队伍里,借他们一些本钱,让他们多少赚点银子。但他们队伍是经过几年才形成的,做什么主意要大家伙都同意,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再后来,就是周安这次去府城的时候跟连玉说,他们这次做笔大的,然后他就不出去了,用赚来的银子开个榨油坊,让连家几兄弟来油坊里边帮工,一个月给他们发一笔工钱,也可以稍微帮一帮他们。
只是现在周安死了,这些事也算是彻底搁置了。
但原本就打算做点小生意,摆个小摊子的连玉看着为了工钱,被压弯了腰,汗水直流电几个哥哥弟弟,把自己刚才想的几个主意又拎起来从头到尾地在想一遍。
连玉想着事,没注意到他一来,好些人明里暗里地望着他。
虽然他背上背着个手里,手里还牵着一个,但实在生得漂亮白净,出现在小码头,就像一颗珍珠放在了沙土上边,要多打眼就有多打眼。
闷头干着最后一趟活儿连家几兄弟刚开始还没发现,听到一些人叽里咕噜的声音,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一抬头,就看到了他。
他们赶紧把肩上的麻包扛到堆的地方,领了今天一上午的十文钱,快步走到连玉跟前:“小玉,我们这趟活有点多,没赶得上,你等急了吧。”
几艘船靠在岸边,需要的苦力不少,活儿一干完,苦力都散开来,三三两两地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树下边,啃着高粱粑粑,喝带来的凉水,然后躺下去休息,过一会儿继续干活。
连玉以前听大哥他们说过,他们之前也是这样,每天只有早上晚上能吃口热的,白天一直待在码头这边,以防错过活计。
连玉脑子里突然有了个主意,有些欣喜地对连大哥连二哥连三哥连小弟道:“大哥二哥三哥小弟,我想到做什么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