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牛大郎是个木匠粗人,大字不识,最?敬仰的就?是读书人,见他时不时教自己的儿子认字,心生感激,便主动帮他修屋子。
虽然依旧是茅屋,但至少房顶结实?多了。
后面碰上了父亲战死母亲被掳的小?妮,见她雪地里?穿着单鞋,脚脖子冻得发?黑,郑恒也不管自己还?只能抄书维持生计,也不管对方是个小?姑娘,就?这么捡了回家,让她跟着自己学认字读书。
自此以后,郑恒就?开始了捡孩子之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眼下,青庐书屋已经收留了十五个孩子,两?间茅屋变成了五间砖房,这其中离不开邻里?的帮忙。
乔琬从?留下守城的朔方军口?中听说过?郑恒的“传说”,见到这位郑先生的第一眼,很难想象有着这么温和外表的一位儒士,竟然有着这么激进的事迹。
她趁对方低头吃东西的时候细细打量,总觉得五官有些?熟悉
“小?娘子看?某作甚?某脸上有东西?”郑恒不解。
被抓包,乔琬微窘,诚实?道?:“只是看?郑先生有些?面熟,冒昧问先生可是荥阳郑氏人?”
“从?前曾是。”郑恒和善地笑笑,“小?娘子京城人士,大抵是见过?族中兄弟。”
郑恒原来便是郑和远的族人。
真是歹竹出好笋啊!
薪火不绝
许是久未见从汴京来的年轻人,面前腾腾白雾,郑恒起了谈兴。
将摊子暂且交给阿余她们,乔琬在他面前坐下。
郑恒与她谈起汴京风貌,从金明池肥硕的锦鲤,到芒山上如血浸染的红枫,再到面前的这口?锅子?,他笑了一下:“某离京日久,尚不知京中竟流行起这样新奇吃食。”
乔琬将一块在羊骨汤中煮得软透的萝卜夹至他碗边:“先生出?身荥阳郑家,世代鸿儒之族,凭先生大才、郑家名声,大可以寻一间书院,或是为富人家府上西席,当初为何会?来这边关苦寒之地呢?”同样是传道授业,至少不会?过得这样清贫。
郑恒又笑了。
“某年轻意气时,因政见不合,曾忤逆父亲那名将军是真正忠君爱国之人,某冲动?之下将他们密谋的消息告诉了对方,此举惊动?了家主,我亦因此被赶出?家门?。”
“起初某也茫茫然不知该向天下何处容身,那名将军便告诉某,来朔方。这儿?的人心淳朴,某这一生碌碌无为,抱负难平,到头来妻离子?散,干脆隐于市镇,将所学传授他人。”
“比起富贵人家,这儿?的孩子?更需要我。”
“小妮是某带回书院的第一个?孩子?,许多人不解为何某选择教一个?女?孩儿?某也曾想过,只?是想起当初那位将军,他的女?儿?亦和家中儿?郎一样,学习枪法,上阵杀敌,并?不输任何人。”
江将军到底还是死了,却不是死在阴谋诡计之下,而是死在敌人刀下,为保护他身后这方土地而死,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