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里。
杨炎和孩子们都在专心上课,当然也不知道窗外有两个人在偷听。
“放眼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高山流水,阡陌良田,蓝天白云等等,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人和世界,又有什么联系呢?”
杨炎的话,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相比于枯燥的四书五经,他们更喜欢讲解这些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又新奇有趣的知识。
和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同样是默不作声,侧耳倾听。
杨炎道:“首先,我们所在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对于这句话,别说孩子们了,就是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都是有些茫然。
不过,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
杨炎道:“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还是以坛经那个故事为例,风动和幡动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不去看它,不去心动,不去感知它,它依然在那里,按照着风吹幡动这个固有规律存在着。”
“也许有同学要问,那我们的心呢?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我意识里就认为他不动,打死我我都认为他是不动的,是不是这样子,风动和幡动就与我无关了呢?”
孩子们点头,而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也同样面露思考之色。
而杨炎接下来的话,则是让他们再次被震惊到。
“但你们想过没有?我们的意识从何而来?”
“如果我们没有见过风,也没有见过幡,那么我们的意识里就不会有风和幡的概念,就不会有风吹幡动的概念,又谈何去讨论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问题?”
孩子们纷纷点头,朱标更是目光炯炯。
对啊!
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又怎么会有这些东西的概念?又怎么能说我心不动,风和幡也就不动?
因为你根本没有风和幡的概念!
朱元璋和刘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里面的东西他们都见过,但从未想过,要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们。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反应。”
“而我们高度发达的大脑,便是意识产生的起源,我们不断的受到外界物质的刺激,接收着外界的信息,从而形成意识。”
“就好比现在我给你们上课,实质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声音类的物质,而你们的大脑通过加工和理解后,最终形成你们的意识。”
“所以,意识是起源于物质,如果意识脱离了物质,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是癔症病人臆想出来的世界,也是基于事实基础而衍生出来的。”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我们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环节反应进入我们的大脑,然后我们的大脑再进行加工和改造,便形成了不同的意识。”
“还是回到坛经的故事,风动和幡动,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在反应进入两僧与慧能的脑海之后,经过加工改造,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因为三人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识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意识。”
“但是他们三个人的意识,都是基于事实基础的,没有了事实基础,也就没有了他们三个人的意识。”
听罢,孩子们露出了恍然的神色,朱标更是止不住的点头。
窗外,朱元璋和刘基亦是恍然。
杨炎一开始解读这个坛经里的小故事的时候,又是对的,又是错的,虽然角度新颖,但他们听得多少有些迷糊。
但是现在,在杨炎讲完这些之后,再回去看这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不禁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朱元璋和刘基都不知不觉的听了进去。
学堂内。
杨炎总结道:“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我们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源,意识则是物质的衍生物,物质决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