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要多学习、多进步。”
“我给您拍张相片可以么?”
“拍照?”
“我这儿有往期拍过的。”潘英放下笔本,从挎包里取出几张剪裁过的旧报纸,版面上插了黑白相片。
江弦随便捡起一张瞥一眼。
图片里是一梳麻花辫、穿大花袄的姑娘,正坐在桌前看书,左手上托了三块板砖。
下配文案:公社城中生产大队,民兵连女民兵班副班长何金英,看书时也不忘锻炼手劲。
“还是算了,我觉得作家最好还是戴着一层神秘面纱。”江弦拒绝了这个提议。
他可不想跟只猴子似得让人整天围观。
潘英仍不死心,“江老师,国内好些个读者可都好奇您长什么模样呢。”
江弦沉吟片刻,提了个主意。
“要不。。。你在采访的结尾部分,简单用文字描述一下?”
潘英带着遗憾走了。
几天后,一篇《深度对话:走近“棋王”与江弦》登上了当日的《中国青年报》。
这篇撰稿,占据了片极显眼的版块。
采访内容引得哗然一片。
更为亮眼的,是对采访最后部分对于江弦相貌的描写。
[。。。江弦具有不容置疑的知识分子气质,但在他的脸上有某种让人联想起纯朴的农村青年的神态。而这是尤其吸引人的,甚至江弦深邃的明亮眼睛,在闪耀着思想的同时,也洋溢着孩子般的纯真。。。]
足够的留白,给读者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也透露出这位作者不仅文采斐然,还具备相貌俊秀的特质。
工业学院家属院。
朱琳发现妹妹朱虹手里,都有本11期《京城文艺》。
据她所说,《棋王》在工业学院附中极其火爆,不少女学生,还对那位作者心怀憧憬,将他当成了理想的另一半。
朱虹说的天花乱坠,朱琳则嗤之以鼻。
“小小年纪,胡思乱想。”
“姐,你拿我杂志干啥?”
“没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