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全是读
()书人(),又没得罪过权贵?()_[((),没有人吃饱了撑的管他家里的酒是怎么来的?
他们又不是武将,不用那么提心吊胆。
不过文人圈子的水也很深,没准儿等过几年就能那么提心吊胆了,苏家二郎、三郎都开始做官,做官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小心点儿也没坏处。
那酒他尝了几口,的确够烈,不是读书人能喝的酒,适合他拿去西北和兄弟们分享。
为了感谢景哥儿给他送的酒,他这次带公主府的佳酿去给明允兄品尝。
拖延了那么多日子,他总算要成亲了呀!
还在太学的苏小郎对狄大元帅的开心快乐一无所知,他最近快被同窗们给卷疯了。
要不是确定明年秋天才开始解试,他甚至觉得他们都是已经考过解试准备参加明年春闱的考生。
就算是春闱也不应该这么紧张,他哥春闱之前明明轻松的很,还有心思天天跟着老爹出去斗诗斗文,直到考试前几天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闷头复习。
他们这算什么?就算是高考也是百日冲刺,他们这还有两百多天,冲早了啊仁兄们!
就算西夏陈兵边境也不能刺激成这样,他们现在冲刺也没法摇身变成大官去西北督战,好歹缓口气儿,孩子还在长身体,给孩子留够睡觉的时间吧。
太学中的气氛明显比上学期紧张很多,苏景殊苦哈哈的和同窗们对着卷,抱怨归抱怨,大家天天挑灯夜战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有点上辈子备战高考的感觉。
明年有秋闱,他们这些太学生的确得开始下劲儿学习,尤其是他这种籍贯不在京城的太学生,要是拿不到直讲们的推荐,他得千里迢迢跑回原籍参加解试,考完之后再千里迢迢赶回京城。
他记性好,读书的时候能比旁人省下很多功夫,但是科举考试不光是记性好就能考好的,脑子里没东西记性再好也没用。
他爹他哥都是饱学之辈,这些年耳濡目染基础也算扎实,来到太学后还有那么多名满天下的直讲给他们授课,不好好学都对不起他前些年那么下劲儿的和他爹学。
臭爹总说他没定性,学什么都是看一会儿就扔,他觉得他也没那么三分钟热度,该学的时候他从来不走神儿。
老爹还说二哥跳脱不让他放心呢,结果还不是看走眼了、咳咳、总之就是,他觉得他读书超棒哒!
太学的直讲先生们可以作证,先生们夸他文章做的好,只要能保持这个势头,来年就不用担心要跑回眉山考试。
要是诗写的好点就更好了。
不过没关系,人嘛,总得有点小缺点,虽然他写不出那些灵气十足让人眼前一亮的诗,但是能四平八稳挑不出缺点已经很不错了。
看过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他们现在能看到的唐代诗篇可比后世能看到的多的多,模仿也能模仿出七七八八。
考试的时候扬长避短就好了,充分发挥优点,不擅长的科目及格就行,反正他肯定没胆子和他们家二哥那样胡来。
()家事国事天下事全都挡在太学的院墙外面,现在能听到的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少人做梦都在背诗背文章,寝舍里说梦话的学生大大增多,夜半巡夜的人被吓了几次后见怪不怪,哪天没听到寝舍里面传出中气十足的吼声才觉得奇怪。()
苏景殊刚来京城时还想着不要那么快下场考试,反正他年纪小,再等几年多打打基础也来得及,但是在京城这么些日子见识了那么多,他又觉得形势紧迫,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慢慢考虑。
√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明明现在的大宋看着很好很繁华,京城日日夜夜笙歌不息,辽国和西夏也不像以前那样能让大宋朝堂紧张的动不动就想迁都,只要放空脑子,他就能在这个繁华的假象里快快乐乐的度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
反正家里不短他吃喝,他一辈子不考试也能过的很好。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总是梦见些不好的事情,有一次甚至跟走马观花一样梦到了敌国铁骑攻破汴京,京城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除了火光什么都不剩,比上辈子看靖康之难纪录片时都难受。
他之前还怕吓到赵大郎害赵大郎晚上做噩梦,结果可好,赵大郎没有做噩梦,做噩梦的变成了他自己。
太学中的学习气氛日渐紧张,小光国公那边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他要学的比太学的学生还多。
而且最近有空就去陪曹太后种地,说是要亲自感受一下种地的艰辛,连出门都很少出,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那些刚冒头的麦苗身上。
冬小麦种下去夏天丰收,不知道他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苏小郎伸了个懒腰,看着外面又飘起雪花,悄悄起身去窗边赏雪。
——哇,好漂亮的雪花。
很好,是他的真实水平。
没有“未若柳絮因风起”,也没有“撒盐空中差可拟”,有的只是他的独家现代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青松抬头看了他一眼,不知道这小子在乐呵什么,“景哥儿,晚上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