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金门十三子电影 > 昆仑宝玉(第1页)

昆仑宝玉(第1页)

这个故事,也是关于金门的,确切地说,是关于一块通灵宝玉的。

这也是在老满大哥那边听到的。

那时候,我还在老满大哥那边,当时有一个生意,就是给潘家园的古董店带人买货。

因为盗墓小说很火,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个潘家园,所以好多游客都喜欢去转转,扫扫货,看看能否捡个漏儿。

其实啊,这是不可能的。潘家园全名叫“潘家园旧货市场”,这里是卖“旧货”的,不是卖“古董”的。你即便买了所谓的“古董”,人家给你开的收条也是“旧货”“工艺品”。所以后面发现这个“古董”是假的,找人家退货,人家也不退,因为收条上写得明明白白的,这就是工艺品,为啥要退货?

所以要想买点儿真东西,那就要去专门的古董店了。店铺有真东西,只是不拿出来,需要熟人介绍才能买到。因为吧,古董店里的东西,好多是盗墓贼销赃的,有些是挖出来的,总之都不是那么干净。

我们当时就给这种古董店带客户,然后赚点儿提成啥的。

我们当时合作的铺子,老板姓吴,排行老大。但是山东这边的人吧,忌讳喊“大哥”,毕竟那里有个武大郎嘛,而且好巧不巧,他还姓“吴”,所以我们都叫他吴二哥。

这个故事,就是吴二哥给我讲的,也是他当年发家时的一段神秘经历。

我当时很喜欢看《鬼吹灯》,所以也问吴二哥,他这边经手的“明器”啊,是不是盗墓得来的。

吴二哥说,盗墓的少,主要是“溜槽”的。“溜槽”是古董界的专业术语,外人听不懂。他解释,咱们老北京这边多古墓,尤其是东郊,东郊风水好,那里很多清朝的墓穴。所以在北京东边施工,挖地基,经常会挖到古墓。

搞工程的发现古墓,是很不吉利的事情,一旦弄不好,就会撞邪,而且你如果上报给了国家,等专家研究之类的,工程都给耽误了,确实也耽误不起。

所以工程队遇到这种事情,多不上报,而是等着人收。

专门收这种东西的人,行话叫溜槽。溜槽也有帮,他们和各个工地的关系很好,只要哪个工地挖到了棺材板子,他们就下去背,什么破碎片、铜瓶子、瓷器,都要。

僵尸也要。那东西其实很值钱,老外喜欢收藏这个,他们觉得这是东方木乃伊。

不过僵尸很难保存,吴二哥说,有一次好不容易弄了一个,他让溜槽的人给捆住了,塞在一辆面包车里,结果那玩意儿一路往下流黄水,等到了地方啊,僵尸都成了一摊黄汤了。

说到这里,吴二哥皱着鼻子感慨:“那臭味啊,别提了,整毁了我一辆车嘿!”

吴二哥在潘家园几十年,见识过许多“神器”,自己也收藏了许多宝贝,像太湖收过来的一个桌面大的白鼋壳子,像陕西渭南收来的“龙鳞”,像神秘的“昆仑尸胎”,这些我在公众号“一只鱼的传说”上都讲过。

但是他最得意的,还是几枚古玉。他有一次喝多了,很得意,给我们拿出来看过。他很严肃,先焚香净手,才开了保险柜,拿出了几枚古玉。

这几枚古玉嘛,很小,也就珍珠那么大,晶莹剔透,属于极品的羊脂白玉。不过它们也太小了,就豌豆粒那么大,能做什么呢?

结果他让我们用手摸摸。我们一摸啊,当时就变了脸色,这几枚古玉,滚烫,竟然是热的!

吴二哥就乐了,说我们没有出现幻觉,这几枚古玉不仅是热的,而且甚至有可能是“活的”!

然后他就讲了这几枚古玉的由来。他说,这几枚古玉啊,不是他收来的,是他家里传下来的,是真正的传家宝,也是他祖上用命换来的,所以无论到了多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考虑过出手。

他说,咱们中国自古有玉文化,古人相信,真正的宝玉可以给人挡灾。所以不管金银、钻石,它都是有价的,只有玉是无价的,毕竟可以救命嘛!

古人说的玉嘛,主要还是和田玉,国玉和田嘛!和田玉市场其实很乱,什么韩料,都说是和田玉。而且你拿去鉴定,鉴定结果也是和田玉。因为鉴定这块儿,主要看成分,这些成分都差不多,但是价钱上,那可就差远了。

和田玉,分为山料和籽料。山料就是山里的玉矿开采出来的。籽料嘛,就是从山上冲到水里的玉石。籽料比山料贵很多,红皮白肉的籽料,甚至要比山料贵几百倍!

但是这种事情也不绝对,因为顶级山料嘛,有时候会出现神级美玉。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猴子哪里来的?一块石头吸收了天地灵气,后来孕育出生命,这种就是神玉了。

传说中的神玉,就是有生命的。

吴二哥父亲当年,就遇到了一块神玉,一块通灵的神玉。他说,自己父亲年轻时,为了赚钱,去了昆仑山背玉。那是海拔五千米的阿勒玛斯玉矿,极度危险,也极度荒蛮,几百年来,交通工具都是靠毛驴。

毛驴只能爬到海拔四千多米,剩下的路,只能靠人爬,所以那边需要很多玩命背玉的人。

在当时,山下盘踞着各种土匪、盗贼,都等着抢劫背玉人。所以大家都想尽办法藏玉,比如吞下肚子里,塞在屁股里,甚至有狠人在大腿上割一个洞,把玉石塞进去,然后外面包扎好,带出去。

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人命不值钱,还不如一匹驴子,更别说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了。

他父亲当时还年轻,就是那种胆子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年纪,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就跟着别人去矿山背玉了。

结果去了才知道,那真是滴水成冰,而且氧气稀薄,走一步都艰难得要命,而且海拔高,煮面都煮不熟。

他们当时去了不少人,都熬不住,一个个跑了。他没跑,继续跟着走,没办法,他家里太穷了,他就想赌一把。

当年采玉,要先找玉矿,矿老板请了一个很厉害的老风水先生,大家都跟着他找玉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