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金门十三子电影 > 憋宝人(第1页)

憋宝人(第1页)

憋宝人源自明朝时期的憋宝门,也是一种手艺人。

据说憋宝人从生下来,就要被放在地窖里,然后用一种特殊的草汁擦他的眼睛。等他长大以后,这双眼就成了一双火眼,见风就流泪。所以很多憋宝人平时都戴副墨镜,装扮成算命的瞎子。

见风流泪当然不好,这双眼的好处是,可以看到宝贝,不管是埋在地底下,还是塞在木桩子里,或者挂在寺院大顶上,他一眼扫过去,全中!

他们还会盗墓、寻金、找玉脉、捉天精地宝,而且手底下还有功夫,因为你想夺宝,手底下没几手功夫,自然是压不住的。

这个故事,是我在乌苏里江边上的一个小酒馆里,听一个憋宝门的传人讲的。

那时候,我们家家境还好,我父亲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我还是个浪荡公子哥,有一年去乌苏里江吃开江鱼,认识了一个忘年交。

现在算算,都有二十年了。

这个故事,就是他二十年前讲的。

这个忘年交叫老毕,他当年四五十岁的样子,住在乌苏里江边上,每天倚在墙根晒太阳、喝酒,叼着狗尾巴草看路过的女人,悠悠哉哉,日子快活得像神仙。

他算是个半吊子厨子,他这个厨子每年只干半个月,半个月就够他一年的吃喝了。

每年四月,乌苏里江开江,他就在江边弄一个小木屋,里面烧了熊熊火炉,烫上一壶烧酒,只做一道大菜“江水炖江鱼”。

东北冷,冰层冻了一米多厚,鱼在水底下都憋疯了,一开江,就拼命往外冲,跟喷泉一样。天太冷,大鱼在冰上蹦跶不了几下就冻上了,跟捡柴火一样,一会儿就能捡一大筐。

老毕捡到鱼,在江水里洗剖干净了,在河边整点儿野花椒,放点儿油盐,在灶台的大铁锅里灌满冷冽的江水,沿锅边贴上一层玉米面饼子,用松木大火炖熟——那味道,哎呀呀,能给你吃哭喽!

你盘腿坐在江边的小木屋里,那热烘烘的土炕,火辣辣的烧酒,红彤彤的小泥炉,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捕鱼人唱着打鱼的号子,真有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畅快感!

我当时年纪还小,就很喜欢这种江湖气。后来每年四月,只要有时间,都要千辛万苦地赶过去,在那边住几天,尝尝开江鱼,听老毕讲讲他师父的故事。

老毕的师父,就是一个传说中的憋宝人。

不过据老毕说,他师父看着可不像个高人,更像个走街串巷的耍猴人。那是一个小老头,肩膀上站着一只火红色的小猴,领着一个扎着翘天辫的娃娃(老毕),走南闯北,浪迹天涯,一路憋宝盗墓,过手的银钱无数,也都随手花掉,日子虽然落魄,却也洒脱,唯独在吃上非常讲究。

他老人家特别讲究吃时令美食,每年都要掐算着时间,天南海北赶过去,绝不会误了那一口。

他吃东西很讲究。开春去成都吃鲜笋红烧肉,清明去扬中吃河豚,盛夏在徐州吃伏羊,在杭州吃西湖醋鱼、喝黄酒,中秋去苏州阳澄湖吃大闸蟹,去汕头吃对虾,去呼伦贝尔吃手抓羊肉(这羊肉只煮十五分钟,一刀下去,还往外流血,肥嫩无比),等天开始下雪,就去大兴安岭吃狍子(他吃狍子只吃狍子筋),去哈尔滨吃杀猪菜,去福州吃佛跳墙。

他师父说,乌苏里江的鱼是最好的,号称“三花、五罗、七十二杂鱼”。他当年去乌苏里江吃开江鱼,嫌别人做得不好,于是指挥了一个在江边流浪的娃娃,做了一锅江水炖江鱼。那个娃娃就是老毕。吃完那锅鱼,他师父问了问老毕的情况,就带着他走了。

每次讲到这里,老毕都有些迷茫,他歪着头看着窗外,希望能看到那个疯疯癫癫的老头。

他师父到底是做啥的?他也弄不清楚。

最开始,他觉得师父是个盗墓贼,经常装成耍猴人,走街串巷,更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跟老头谈古论今,寥寥几句,就了解了当地有没有出过大墓,那墓大概在什么地方,然后趁黑就给盗了。

后来,他发现师父不仅仅会盗墓,还会“憋”宝。

有一年,他跟着师父去保定,保定人爱吃驴肉,什么驴肉、驴肝、驴肉火烧,卤好的驴肉夹在酥脆的烧饼里,肥美脆酥,别提多好吃了!

那一次,师父带着他,在保定一家老店吃了几个驴肉火烧,开始赞不绝口,后来就皱起了眉头。

他问店家,这驴肉是从哪里买来的,味道怎么这么好?

店家很得意,说他的驴肉火烧啊,在保定城里排第一,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店,乾隆皇帝都来吃过!他接手后,还是按着古方做火烧,所以这味道才最好。

这个驴肉火烧嘛,第一就是驴肉要好。驴肉要细、要鲜,嚼起来劲道儿,再夹在酥麻爽脆的火烧里,才能脆生、香酥,才好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