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只有两排房子,一排是教室,另一排是办公室,教务室,还有厨房,就剩下两间房间可以当宿舍,所以男老师一间,女老师一间。
学校院墙也非常简陋,但这里的人一直没有放弃这个学校。
因为如果学校没了,很多住在山区的孩子就没有书读了,就要辍学在家放牧,务农,如果学校在,他们就会来这里上课学习,很多孩子非常聪明,老师不舍得放弃对他们的教育。
但条件实在艰苦,最远的学生,放学他们要走山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间深处的家。
平日还好,一到雨天,雪天,辛苦又危险,但孩子们仍然风雨无阻,因这是他们山里唯一的一所学校。
看到这些山中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老师”的责任重大,每每放弃,都咬牙坚持下来,有一个女老师本来已经支教满三年了,因为没有新老师来,她又做了两年,去年祝樱过来,她才离开。
一开始条件太差,生活质量的落差也让祝樱受不了。
可慢慢的,在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和这些淳朴的孩子在一起,每天和山区的老师忙着备课,买菜,打扫教室,在这样忙碌中慢慢就适应下来。
只一年时间,以前的生活对她来说,就变得很遥远……
唯一能记得的,就是靳怀风那双赤红生气,似乎要落泪般的看着她,倔强地,愤怒的眼神,和他离开时摔门的声音。
每次都会在她快忘记他时,出现在她的梦里。
……
祝樱现支教于秭沙县九沅溪初级小学。
学校一共三十二个学生,除去校长,只有七名授课老师,三个语文老师,三个数字老师,一个英语老师。
校长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可谓流水的老师,铁打的校长,他早年在这里成家,就住在学校后面的村子里,平时不住学校,主任也是。
六名老师里,两男四女,其中三人已经成家了,不过家没在这里,在另一个县,离得还算近些,事业编,都是在这里支教三年后留下来的人,放假会回家,平时也在学校宿舍住。
还有一男两女是两年来,到这里支教的年轻人。
本来一年能有一个肯过来就不错了。
没想到一年内来了两个姑娘,这让学校的人喜出望外。
厨房是村子里两个妇人管着,平时她们会在这里帮工做饭,屋子里只有两大锅,老师没事时还要去厨房帮忙,做饭需要烧木材,边防有山,老师也时常去山上拣柴火。
边防站的军人有时会帮学校用车拉一些烧材过来。
祝樱刚来半年,学校就接到一大笔捐款,把校长乐坏了,毕竟这年头需要捐款的人和事太多了,小到重大疾病,大到天灾人祸,处处需要捐款,最后能摊在教育上的那就那么多,等到分到他们这样偏远地区学校的,又少之又少。
没想到竟然有人指名道姓捐到这个学校来,得了这么一大笔钱,肯定要改善校区,立即建了一排房子。
教室一下子充裕起来,老师也有了像样的宿舍,两人一间,还能规划出宽敞明亮的读书室和画室,又将学校围墙重建了下,将原来旧校舍屋子里面修整一番,旧的,破的桌椅也换了新的,墙也刷白了。
学校简直从里到外换了个模样。
还给学生们购入一批学习用具,院墙刷了漆画,一下子就有了学校的样子。
与祝樱同住一个宿舍的人,是随着这笔捐款后申请过来一位支教的小姑娘,祝樱也挺奇怪的,上一个支教等了两年才有她过来,怎么她来后,这么快来新人了。
但这个姑娘很是讨喜,圆圆的脸蛋,很活泼,在这里适应能力也好,她比祝樱还小一岁,遇到祝樱就像遇见故人,一口一个祝樱姐,一度把祝樱叫得迷糊了。
她听见祝樱起床收拾声音,听到她拿着盆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宁乐乐忍不住嘟囔了一句,“祝樱姐怎么起那么早?今天学生放假……”就不能多睡一会吗?她虽然二十二了,但还在长身体……
于是她在床铺里翻了个身。
但好像想起什么!一下子坐了起来,很快掀开被子从床上起来,飞快地又穿衣服又梳头。
祝樱洗漱完打开手机看了一眼,一年了,没多少人联系她了。
这种无人打扰,全身轻松,只需要面对孩子的笑脸,不需要再面对其它东西的感觉,真的好极了。
她真的无比庆幸能来到这里。
当然,她也曾以为自己待不下来了,初到此地,气候实在太干燥,沙地特别多,一年四季刮大风,听待得年头久的老师说,这里待过的人,三年后返回城市,看起来又黑又皱,一下子老好几岁,有的父母都不认识了。
这里的水也不养人,水质很硬,喝了皮肤粗糙。
当时说得祝樱很担心。
无论是外在环境条件还是内在生活条件,都让祝樱揣揣不安,大通铺,一群人挤在一起睡,也让她极度不适应,不能天天洗澡,用得还是旱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