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了中饭以后,三个人来到裁缝铺,因定制的衣服还没做好,从老板那里,买了三套旧衣服,三个人换了。然后,在街上买了些点心,水果,香烛,由秦望提着。
三个人首先来到山脚下哪个小村庄,到了咋天被救小孩那户人家。那个老妪见救命恩人到了,自是高兴相迎。
张乐见小孩子已恢复正常,心里也是开心。见二柱没在家,随即问起。老妪告诉他们:儿子,儿媳上山去砍柴去了。
张乐又问:“村里现在还有壮年男子在家吗?”
老妪问:“有什么事?我帮您们去找找,看有没有人现在在家。”
张乐道:“你给我找几个健壮些的男人,今天晚上,在飞云寺前面等候,当里面传来声响的时候,会有人开门,让他们进去寺庙。不需要他们做任何别的事情,每人两百文钱。”
老妪听的一头雾水,但是,昨天人家救了自己孙儿,还给了那么多钱,不是坏人。何况,这件事情,虽然听起来奇怪,但是,也不像在干坏事。
于是,答应下来。忽匆匆去村里面找人。没过多久,老妪领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虽然年纪三十来岁,但是,看起来精神不振,缩头缩脑。
老妪不好意思地道:“大家都有事出去了,只有他在睡觉,我把他叫了过来,是我的一个堂侄儿。余下的人,等大家回来了,我再去给您召集。”说完,扳起脸孔,对那男人斥道:“三哈,把腰直起来,头抬起些,贵客面前,一点礼貌精神没有。”
叫三哈的拱了拱手,算行了礼。
张乐看了他一眼,道:“行!今晚的事情呢,反正非常简单。只要不怕冷,在外面坚持个几个小时就够了。”说完,张乐从身上掏出两串铜钱,递给老妪道:“这两贯钱,烦请您给我再找几个人,大概晚上八点左右,让他们开始在寺庙前等候。”
老妪喜笑颜开地拿过铜钱,那个侄儿伸手来摸,被她一巴掌打开。
三个人出了村庄,开始朝山上走去。
因为不是烧香的日期,一路上走过,三个人也没碰见信徒。走了二十分钟左右,一座高耸的山门矗立在山谷中,山门上挂着一幅匾额,上写三字“飞云寺”,笔迹苍劲拙朴。
穿过中间的无相门,顺着石阶而上,来到了天王殿。殿门开着,有一个小沙弥,双手合十来到三人跟前。
张乐告诉他,自己去京师赶考,一路求学。据闻此地佛祖灵验。所以,特意上山给佛祖上柱香,捐些香油钱,以求佛祖保佑,此去功名有成。
小沙弥非常高兴,接过秦望的点心,水果,香烛,在前面领路。
穿过天王殿之后,是一宽阔的中庭,中庭四周种着高大的松柏,显得肃穆庄严。
上了几级台阶,就是大雄宝殿。
小沙弥对一个正在值守的师兄,说明三人的来意。那个和尚立即飞身去禀报方丈。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张乐看见,从法堂那边,走出一个中年和尚,宝相庄严,后面还跟着两个和尚。到了近前,中年和尚合掌道:“阿弥陀佛,贫僧净云,乃本寺住持,左手此位,乃本寺监院净空,右手此位,乃本寺知客净明。不知三位贵客光临,有失远行,罪过罪过!”
三人双手合十还礼,张乐首先说明,想在佛祖面前,诚心祈祷,求佛祖保估自己心想事成。
净云和尚领着张乐,在佛祖前敬香,叩头之后。张乐又提出要求:希望今晚借宿一个晚上,明天就走。
净云和尚面露为难之色,张乐乘机递上去一个小包,道:“这里面是银两五十,捐给佛祖的香油钱,望大收接纳。弟子等天色已晚,实在去别处安歇不便,再说,天寒地冻。望大师慈悲,给个方便。”
净云和尚犹豫了片刻,终于道:“不是我不给各位施主方便,实乃今日,有黄大善人女眷住宿本寺。怕有不便。”
张乐马上道:“大师随便安排一间别室,给我等三人即可,我们只呆在屋里,绝不到处乱走,惊忧她们。”
净云和尚眼见天色已晚,确实不宜将三人撵下山去,再说,五十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又听张乐说的这么正经。只好点头答应,吩咐净明带三人去后院东厢房歇息。
净明和尚带着三人到了后院,李仲宣发现:后院围墙处,有一扇小门,现已锁住。猜测小门进去,就是大肚和尚和那两个同伙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