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好,就在四九城城区,东城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只要是有点门路,有把子力气,都把轧钢厂工作当做首选看待。
重工业,待遇好,福利多,定量高,离家近,伙食好,这样的单位放在什么时候都是热门。
这就导致了想进轧钢厂的人员众多,除去街办,军转办等等社会招聘或分配那有限名额,其他人就得自己想想办法了。
有门路走门路,没门路就拿钱砸呗。
就这样,车间里每年都会进来一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徒,高级工压根带不过来。
会钻营的一两年就混个二,三级工,不会来事的就蹲在学徒位置上熬时间,最多三年也就转正了。
这就导致了一线车间的人员编制溢出,导致人均产能长期处于同行业低水准。
李怀德这人唯一好处就是贪且专,他贪财好色,不过多解释。
这个专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做后勤主任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为了把后勤打造成铁板一块,更便于管理。
他除了上级领导直接塞后勤的人之外,他很少主动扩招人进后勤,这个结果就是轧钢厂的后勤基本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部分岗位有人身兼数职。
宣传部这种热门岗位,还有许大茂这种孤魂野鬼似单飘着的放映员存在。
如果是别的厂领导,绝对不会考虑许大茂的个人意愿,早都塞几个学徒进来混日子了。
长久以往,后勤部门的凝聚力极高,基本就是李怀德的一言堂,各梯队领导都被打上深深的李派烙印。
谁承想,这无心之举反倒成了李怀德打与杨根硕斗争最锋利的剑,直插心窝。
杨厂长脸色变换不停,他军人出身,主观意识太强,说话做事大开大合,算得上是个言而有信,有担当的领导,可矛盾的是他把面子看的太重,说出去的话很难收回来。
他这样的直性子很容易就被下面人摸清了,车间主任和厂里负责生产的干部很容易就勾结在一起,打造出一个真空管理带,花团锦簇的片汤话不停的给杨厂长灌,一有机会就大搞形式主义。
什么大力生产一百天!我在厂里过大年!
工人三班倒,机器永不停!
工人吃饱饭,产量翻一番!
……
类似这样的口号,轧钢厂每年都会喊几遍,可最讽刺的是,部里下派的生产加工任务总是卡着时间,压着产量完成。
甚至1964年为三线城市建铁路下派的铸件任务延期七十多天才交工,这也是王副部长一力帮杨厂长扛下了压力和责难。
石书记的发言震耳发聩,参会人员这才真正意识道红星轧钢厂一把手不是个吉祥物,他看问题看的很深,平常的表现只是藏拙。
他可以放任李,杨二人在轧钢厂内部搞竞争,这属于内部矛盾,更不影响他多熬两年顺利以厅级干部身份退休。
可现在一个技工考核闹得工业部和冶金部都来人了,那就属于脸面上的问题了。
如果闹得太大,他这个书记必然也要受连累,八成得提前退休,这他能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