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飞确实是一个奸商,现在绿色食品非常走俏,超市里人工养殖的野菜都能卖到十五块钱一斤,他给李晓宁三块钱一斤,说的好像还给了李晓宁多大面子似的。他之所以说的这么低,其实也是做生意的本能反应,他这是给李晓宁留了还价的空间。
不想李晓宁却根本没有提出异议,“价格的事先不谈,你觉得先送多少货来合适?”
唐飞略一思索说道:“少了没意思。先来个三五百斤的吧!”
“我给你先拉一千斤。”李晓宁豪气地说道,“这一千斤的野菜,我也不跟要菜钱了。你把运费给我包了就行。怎么样?”
“那敢情好啊!”唐飞开心地答道。现在城里人讲究的就是个绿色环保,像这种山里来的纯天然的东西,只要卫生方面能过关,在滨海这种地方,是不愁卖不出去的。运费也就是几百块的事儿,一转手就能赚一万多块,还乐而不为呢?虽然唐飞不缺这一万多块,但是谁又会嫌钱多呢?
李晓宁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平山镇太穷,根本没钱用来在传媒上打广告,只能用产品宣传,前面这一千斤野菜的作用就是打广告,只要能在滨海市的超市里站住脚,就代表着成功。目光要放长远,而不能仅仅盯着眼前的利益。
和唐飞谈好之后,李晓宁立刻给张二娃打了个电话,让他组织人手上山采摘野菜,然后运到滨海市来,产生的人工费用先由镇财政上开支。
张二娃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下午一千斤野菜就运到了滨海市长途车站。唐飞早已经做好了安排,立刻联系各大超市接货。
第二天,在滨海市的几家大型超市里,就打出了醒目的广告牌:“真正的绿色食品--正宗山野菜,让利销售。”
当李晓宁下课之后,带着张二娃、赵爱华、白登科、顾芸等人到超市逛悠时,看到这一幕非常震惊。这些大型连锁超市的工作效率就是高。一夜功夫,产品打上了条形码,录入了计算机,走上了货架,直接与消费者见面了。
李晓宁还注意到了,山野菜已经被超市的工作人员分装成了一个个的真空小包装,每袋只有两百克左右,售价却高达八块钱一袋。绝对是暴利。
野菜货架前不停地有顾客来挑挑拣拣,看到这种情形,李晓宁倍感欣慰。但是,顾客看的多,买的却少。看到这种情况,李晓宁微微皱了皱眉头,冲张二娃说道:“你们都去买一点儿,一人先买十袋。”
“对,咱们都去买一点儿,凑凑人气。”张二娃点点头说道。于是,几个人都买了十袋。
顾客的心理,向来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当他们对某件新商品的可信度产生疑窦时,他们往往依赖于其他顾客的购物倾向。看到李晓宁他们在疯狂的购买,其他的人也有样学样,基本上都会拿起一袋两袋的放进购物篮里,特别是那些大妈们,更是一买就是十包八包的。
李晓宁把他们购买来的山野菜拿到市委党校,当作礼物,每个同学都送了一包,说是平山镇的土特产,让大家尝尝鲜。
第二天,李晓宁又对张二娃他们说道:“你们今天的任务是去各大超市,继续买咱们的野菜,每人至少买五十袋回来,记住,要分多次购买。最好一次只买四五袋。我在滨海还有些朋友,要送人的。”
白登科说道:“何必这样呢?反正这些菜也是我们送给他们的,直接跟他们领导说一声,免费提一部分就行了。”
李晓宁故作神秘地说道:“叫你去你就去。不要问那么多,山人自有妙计。”
张二娃现在对李晓宁已经是绝对的信任,当下也不多说,带着其他三个人分别去了各大超市,分十次每人又买了五十袋回来。
李晓宁再次把买回来的山野菜带到了市委党校。这次是送给教职工们,每人送了十袋,其实李晓宁也知道,一次送他们十袋,自家根本就吃不了那么多的,肯定也是送朋友。朋友送朋友,影响就慢慢扩大了。
到了第四天,唐飞的电话打过来了,“哥哥,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李晓宁心中充满了激动,但是语气却故作平静。
唐飞笑着说道:“你那一千斤山野菜全卖光了,太他妈的畅销了,连我自己店里想用都没的用了。我都没想到这野菜会这么受欢迎,你猜怎么着?一盘泡红椒炒野山蕨卖到八十八都抢着点。你啥时有空啊?我想立刻就去你们平山镇一趟,看看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合适。”
李晓宁心中已是乐开了花,但是却故意装出一副不上心的语气说道:“我现在在党校上课,最近都没空回去啊,这事儿不急,改天再聊吧。我这儿还有事。”
说完,李晓宁很干净利索地扣上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