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吓着大伯母了,抱歉。”
大太太面色并不好看,“四姐儿,你是故意的,对吗”
虞长宁头一回在大太太脸上看到如此严肃的神情。
“她辱我父亲,我还以掌掴,天经地义。”
大太太深深看了她一眼,沉默了许久,才道:“虞家近年虽然势微,却不像其他大族那般陨落,只因从不参与党争。若你今日是出于孝道,我便不说什么,若是为了旁的,我只盼你还能记得自己姓虞。”
虞长宁避开了大太太的目光,似在为自己辩解,“我只是看不惯他们仗势欺人……”
大太太看她这般孩子心性,只能叹了口气,“这世上多得是兵不血刃的法子。待清明之后,你早些回扬州吧。”
虞长宁蓦然抬首,她听得出大太太语气中的关心,并不是嫌她拖累了虞家。
“大伯母……”,虞长宁斟酌着说道:“傅相治家严厉,傅诚不敢怎么样的。”
大太太无奈一笑,果然还是个孩子。
只是她也不再言语,掀开了车帘,看着车外的风景。
如此反而弄得虞长宁心里不上不下,别扭得很,好像自己真的做错了一般。
乌云覆日,天色阴沉,虞府被暗色笼罩。
风乍起,碧纱窗外芭蕉冷翠,绿芜墙边春雨沿着翘起的屋檐滴滴滑落。
虞长宁回到府中,便径直入了虞敏勤少时的书房。
在他故去后,老夫人亲手将他的遗物锁进了十几口樟木箱中保存。直到虞长宁回府,才将钥匙交给了她。
虞敏勤留在汴京的遗物早就被人送去了扬州,一直在她手中保管着。
九年来,虞长宁是读着他的手记长大的。他的那些治水策论、图纸样稿都牢牢记在了她的心里。
她从最初的好奇,慢慢走进了他的世界,明白了他的毕生宏愿。若有机会,她也想像他一样,踏访万水,为百姓修渠造田,建坝防洪。
虞敏勤是她极为敬重的人,所以她才会如此愤怒傅云夏出言不逊,不计后果地要傅家道歉。
但此刻她并没有任何得胜的喜悦,反倒是因为大太太那番话而心情恹恹。
她打开了装着虞敏勤少时手札的那口箱子,顺着前日继续看了下去。
这些手札与她平日看的那些晦涩复杂的治水策论不同,里头皆是虞敏勤少时的生活趣闻。
虞长宁可以通过这些文字见到鲜活恣意的少年,而不是那个埋头案牍的中年人。
如今握在手中这册札记是虞敏勤进京赴考前所写,已然接近尾声,虞长宁颇为不舍,看得也更细致了些。
原来他与友人曾为了二两苔菜花生,特意温了一壶清酒。最后酒只喝了两杯,花生却嫌不够。
她不禁好奇,这苔菜花生究竟是什么味道?
“辛夷。”
女使推开书房的门,“娘子,有什么吩咐?”
“你去让厨房做些苔菜花生来。”
辛夷应下。
约莫过了一刻钟,她捧着几包苔菜花生回来了。
“厨房的人说家中从不采买花生,婢子便做主去街上不同的铺子各买了一些回来。”
花生是常见的零嘴儿,家中为何从不采买?
虞长宁心中升起一阵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