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龙穿璧
人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人站在大地上,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本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却想出了天堂和地狱。于是,又想出了天上的神仙世界和地下的鬼魂之域。按照善恶的因果观念,善者会升天,恶人入地狱。所以,自古以来,人死后都想进入天堂。据说那是一个幸福美好的极乐世界。
在汉代画像石中,表现门阙的画面很多。这是古代官庙和墓门所立的双柱式建筑,建有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在阙前还有门吏和亭长,以及持帚清扫的人,骑马的信使也经常出现在阙前。以往的解释,多认为这是墓主人的一种炫耀,表示他生前和死后的气派。1986年四川简阳董家埂乡深洞村鬼头山崖墓出土的三号
天门
四川简阳董家埂乡深洞村鬼头山崖墓出土三号石棺画像。
石棺,在右侧的一面,刻着一座石阙,其上有榜题刻着“天门”二字。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告诉我们是上天之门。因此,升天的路径明确了。
人死后怎样才能上天呢?即使想象,也应想得周到些。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t”形帛画,原是出殡时的招魂幡。在画面的中部画着墓主人,由两条长龙穿璧托起。它清楚地表明了升天所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乘龙,二是苍璧。人要升天,虽然知道了天门的所在,但没有长翅膀,靠什么飞升呢?很明显,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道教有所谓“乘”者,即是凭借“”的助力来飞行。《抱朴子·杂应》说:
若能乘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道有三法:一曰龙,二曰虎,三曰鹿卢。
所谓“三”,实际上是把龙、虎、鹿当作三种不同功能的“脚力”。三者中以“龙”为上,据说驾着它不仅能够上天入地,而且在行进中一切邪魔鬼怪都不敢靠近。这就为升天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
按照古代礼仪,初次求见人时有所谓贽礼,也就是送礼物,尤其是初见尊长,必须以此表示贽敬。譬如画像石上有不少《孔子见老子》的画面,孔子的手中便捧着一只大雁。《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干肉),以告虔也。”那么,对于死者来讲,升天时应带什么礼物呢?那就是“苍璧礼天”。《周礼·春官·大宗伯》曰: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
苍璧,是浅青色的玉璧。其形外圆,内有孔,以其圆象天,故用以礼天。这是升天的了。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龙与璧的组合,所产生了“龙穿璧”,也是很自然的了。
画像石是种艺术。艺术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有自身的规律。当用具象的形式表现“龙穿璧”的时候,尽管两者套接在一起,可说是不难理解的。甚至会感到有一种特别的意味,否则就松散了。可是,艺术也会想象,以致插上翅膀飞翔。由具象到抽象虽然距离很远,然而,一旦有了具体的依托,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即所谓“约定俗成”,也就成为一种“符号”式的表现。“璧”可以是个简化了的圆环,而“龙”也可以成为一条斜线。由写实的二龙穿环,到两条斜线与圆环的套接,在形式上也就拉近了。这样便构成了一种装饰,而将原来的内容寓意其间,形式的美感加强了。人们只需画出斜线和圆圈的穿插,就知道表现的是什么意思。在
龙与璧
江苏睢宁县双沟镇出土画像石。
二龙穿璧
河南南阳方城县城关镇出土画像砖。
二龙穿璧
江苏徐州铜山韩楼村出土画像石。
抽象化的二龙穿璧(同上)。
图案学上,由二方连续到四方连续的发展,是很自然的一种演绎。由此,“龙穿璧”便形成了一个变化很大的形式系列。
1986年山东平阴县新屯村出土的一块早期的画像石,属于西汉时期。画面的左半部刻画一座厅堂,楼上有一人凭几,楼下有五个侍女忙碌,厅外有一辆车。右半部画了斜线穿圆环的连续纹,像是一张棋盘。有趣的是,刻画者可能担心观者不明其中的寓意,又在左上角腾空飞进一条龙来。龙身细长,与斜线相仿佛,其用意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产生了一种估计,这种斜线穿圆环式的“龙穿璧”,虽然在战国时期的漆器灵床上已经出现,但在汉代画像石的早期还不多。刻画者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
龙穿璧
山东平阴县新屯村出土。
三个鱼盘
江苏徐州贾汪子房村征集。
在江苏徐州贾汪子房村征集到的一块画像石,原来可能是用作祭坛的。整体画成斜格式的“龙穿璧”,中间摆了三个鱼盘,各盛一条大鱼。这是祭祀谁呢?当然是墓主人,也包括“龙”。
四川长宁县的崖墓洞中,其中的六号洞壁上刻着一个画面,也是类似棋盘,原题作“钱币纹”。其实是“龙”穿璧升天了。你看那在上边盘旋的四只鸟儿,不是正与其做伴吗!
四只飞鸟
四川长宁县六号崖墓洞壁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