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在石头上刻字 > 153 四灵(第1页)

153 四灵(第1页)

(三)祥瑞与游艺

人们对待吉凶祸福的态度,特别在古代,很少像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样理解,即祸福相因,福因祸生,而祸藏于福。往往是当喜事临门,得意时会情不自禁地喊出:“天公作美!”遇到困难,感到委屈时又会怪“苍天不公”“老天不睁眼”。

“祥瑞”一词,也就是吉祥符瑞,或者说是吉祥的征兆。“瑞”本是圭璧璋琮等礼玉的总称,引申为瑞气感应,如合符节之义。在封建时代,每有所谓“上顺天心,下安百姓”的美善之事,就会想象着当有祥瑞出现,也就是“天人感应”。祥瑞的对立面是灾异。如果说祥瑞是对人的褒扬,那么,灾异也就是一种惩罚。

这是一种自然的“天命观”。认为“天”是宇宙间最高的神,所谓“王权天授”,帝王是“天子”,是“替天行道”者,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古时的历代帝王都有这种“天命观”。为了宣扬政绩,上上下下也就制造出许多祥瑞。这就是历史上的“谶纬迷信”。

所谓“谶纬”,即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chèn)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预兆吉凶得失的文字和图记。“纬”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其起源很早,“河图洛书”的神话便是一例。

“河图洛书”是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来源的传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河图”出现于黄河,有神龟背负“洛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八卦,也就是后来的《易经》。另一说是,大禹治水时,上帝赐给他《洪范九畴》(《尚书·洪范》)用以指导。也有人说《洪范》就是“洛书”。

这种神话式的传说,开启了谶纬的大门。从西汉后期到东汉,谶纬迷信使儒学神学化。把自然界的某些偶然现象加以神秘化,说成是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成为粉饰太平和巩固政权的说教。甚至王莽谋建新王朝,上下争言“符命”;刘秀起兵,也以“符命”笼络人心。民间起义,也往往假借谶纬号召群众。直至隋炀帝时,才下令销毁有关谶纬的书籍,禁止了这种迷信,制止了这股风气。

“谶纬”这个词在现代,多数人已不熟悉。在当时它是一种迷信,是所谓“天人感应”的产物,但也构成了今天吉祥文化的基础。如果提起“龙凤”“麒麟”“连理树”“比翼鸟”“灵芝草”等,大家又会很熟悉,其实,这些东西起初都是谶纬迷信的具体内容,以后才转化为吉祥的象征,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了。

南朝梁沈约撰《宋书》有《符瑞志》三卷。该书罗列了一系列的所谓“符瑞征象”。从古代神话中华胥履大迹,而生蛇身人首的伏羲;女登有神龙首感于常羊山,而生炎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而生黄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背剖而生禹于石纽等,继而谈到汉代。汉高祖之父刘执嘉,执嘉之母梦赤乌若龙戏己,而生执嘉;汉高祖的母亲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高祖。由此历数十多个皇帝,从出生到成长,都有“符瑞”之兆。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记述纯属荒诞不经之谈。但在两千年前,却为“天命”和“天人感应”制造了舆论,有助于王位的巩固和稳定,因而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与支持。

在《宋书·符瑞志》的三卷中,有两卷是记录自汉代至南朝宋的所谓祥瑞现象,其中正式列名的有97种。除此之外,还记有一些奇异的物象,每种除少数或未见有著录外,都有数条、数十条甚至上百条。这些现象虽然均属偶然,但是汇集起来却是个很大的数字,对于封建帝王的歌功颂德,确也起了造舆论的作用。

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正处在谶纬迷信的盛期,因此祥瑞题材也特别多。山东嘉祥武梁祠的祠堂中,顶面全刻这种祥瑞图,可惜原石已剥蚀殆尽,看不清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是清代道光元年(1821)用木版摹刻的《金石索》所收的一部分。据该书编者所记,武梁祠的“祥瑞图”共二石,每石“广九尺,高三尺”(约为3米x1米),图画三层,背面刻似瓦楞,当为祠堂的顶板。如“以每石三层计之,当有祥瑞七十余种。今磨泐殊甚,十存二三。取《符瑞志》对勘,追魂摄魄,于前石只得七种,此石只得十五种,合二十二种。其余车马人物器具缤纷,意必象车、根车、白鹿、白燕以及萐甫、威蕤、嘉禾、嘉瓜之类,无不零落殆尽,画不成图,字不成句,甚可惜也。”今观各地出土之画像石,其祥瑞图多是散而为之。比较集中的有两处,一是1973年浙江海宁长安镇出土的画像石中,有两石为祥瑞图和历史故事;二是《金石索》载有“汉李翕黾池五瑞图石刻”,画面刻黄龙、白鹿、甘露、嘉禾、木连理。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游艺,大都属于各种修养和娱乐方式。可有二解:一是孔子所提的“游于艺”,即“六艺”之陶冶身心;朱熹解释说:“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二是各种游戏娱乐活动,有的是观赏伎艺人的表演,如歌舞、百戏、杂技等;有的是亲自参加的博戏,如六博、投壶等。博弈,一般释为六博和围棋。两人对弈,可锻炼思维的灵活,善于应对,力争取胜。《论语·阳货》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是说人心必有所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还不如玩博弈游戏,总比没事好一些。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汉代也称“角抵戏”。包括各种杂技,如扛鼎、寻橦、吞刀、爬竿、吐火以及装扮人物、神怪和动物等。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可见当时的盛况。

汉代的舞蹈多与杂技结合,舞伎穿长袖衣,两臂甩开来,非常优美。杂技的技巧也很高,灵敏,准确,健美,特别显示出一种力度。

这些,都能在画像石中看到。

以下,为祥瑞与传说故事,共59条。

153

四灵

龙与凤

江苏徐州铜山征集。

古人重视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礼治,说“不学礼,无以礼”。主张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所谓持礼义之器,耕人情之田,甚至连动物也要畜养起来。《礼记·礼运》说: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注释标题古人认为四灵皆有神灵。畜:养,顺从。鲔(wěi):鱼名,鳣属。淰(shěn):水动貌,水中惊走。獝(xu):鸟惊飞。狘(xuè):兽惊走貌。人情不失:龟可以卜知吉凶,故说人情不失。

在古文献中,“四灵”一词也常与“四神”混同使用,但四神所指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的合二者为“五灵”(即麟、凤、龟、龙、白虎)。晋代杜预《春秋左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孔颖达疏:“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

四灵虽有总称,但在画像石中很少组合于一个画面。常见者多是龙凤在一起,或麟凤在一起,更多的是单独的造型。

龙·凤·龟·鱼

山东滕州东寺院出土。

汉山阳麟凤碑

此为《金石索》木刻摹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