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理都不理,转头拍拍姜觅雪的手:“小姜,别听老陈在那儿死装——我很看好你!”“你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档期吗?”姜觅雪莞尔道:“如果是您和陈导的邀请的话,即使没有档期我也得腾出来呀。”当然,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姜觅雪接下来还真没有具体的安排。去年底拍完《穿着婚纱的新娘》以后,姜觅雪先是休息了一个多月,然后又入组了一个古装电视剧——那部电视剧题材是轻喜剧,姜觅雪之前没有试过这样的剧本,正好戚星当时接了这部轻喜剧的女主,姜觅雪也就顺便接了女一的角色邀请,既是个新的挑战,也顺便能和朋友一起。那个古装剧前后加起来,姜觅雪拍了三个多月,刚刚杀青,就是《穿着婚纱的新娘》入围戛纳的消息传出来了。再然后就是准备造型、行程安排等等,虽然说在获得提名之后,各种剧组、杂志、广告之类来找姜觅雪的更是数不胜数,但她一向是精益求精的性格,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让郝芝帮忙把还过得去的剧本给整理了出来,还没有真正定下来下半年的工作。姜觅雪的习惯是自己过目之后再做决定,郝芝则是认为《穿着婚纱的新娘》上映在即,如果电影能够在戛纳上真的获得什么奖项,或者是在票房上有个不错的表现,到时候姜觅雪的身价还能再提升提升,也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机会,自然也不着急现在就定下来。所以,现在这个更好的机会,真的来了。崔静被姜觅雪的话逗得又笑起来,陈让在闷着脸生了一会儿气之后也勉强恢复了正常表情。姜觅雪又问:“我能看看剧本吗?”这要求也没什么过分的,崔静回楼上书房翻找了一会儿,很快就带着完整的剧本下楼来。姜觅雪道谢以后接过剧本,翻开封皮之后,很快就沉浸在阅读之中。整个剧本的故事,围绕一个在现实中有过的实验展开——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吗?1934年,曾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让一对来自华国的年轻夫妇,驾驶汽车穿越整个米国,记录下沿途曾经拜访和住宿过的餐厅和旅馆,并在事后给这些旅馆发去了调查问卷,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待华国人。——那时华国实力衰弱,华人在全世界各地都受到歧视和偏见,而米国的服务业甚至有不少人打出了“不得接待华人”的招牌。而这也成了那名心理学家所做实验的灵感来源。他十分好奇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态度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行为?如果能够的话,那么这些号称“不接待华人”的旅馆,应该也会言行如一地拒绝这对华国夫妇。但事实颇为出人意料的是,这近两百家实际上接待了这对夫妇的餐馆和旅馆中,只有一家在问卷中表示了自己会接待华人。[注]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彻底开启了人们对于“态度”和“行为”之间差距鸿沟的研究。而这个暂定名字为《态度》的剧本,就是以这个实验为展开的。只不过,整个故事的切入点并不在那位主持了实验的心理学家上,而是在那一对华国夫妇,或者说,是这对夫妇中的女性,offie上。剧本的故事对原来的实验做了改编,现实中这一对夫妇是真正的夫妇,不过在剧情中,这一对男女在实验开始前也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1930年,心理学家eric想要开启一项有关偏见与歧视的实验,在他的设想中,需要一对华国夫妇来完成这个实验。
然而当时在米国的华人数量极少,有足够渠道接触到这个实验消息的也着实不多,所以最后,在加州某座餐馆中洗碗打工的华裔少女高佳希,也就是offie,被他的学生,也是这项实验的另一个完成者,蒋路给看中。而后双方以一笔不菲的佣金为交换,高佳希和蒋路两个人扮演夫妇,并和eric教授准备的一位观察员carl三个人一起,开启了他们的跨越米国之旅。整个旅途中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状况,而在最开始短暂的和平之后,这三个一起上路的“同伴”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微妙,每个人在表层的性格之下,似乎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譬如据说是因贫辍学,没受过什么教育的高佳希实际上在两国文学上颇为精通,刚出场的时候一副为了学术不惜“清白”样子的蒋路看上去更像个精致利己主义,还有作为“对照组”,职责是尽可能客观地记录路上遇到的一切的carl,在路程中却对蒋路表现出了深深的敌意……不得不说崔静的确是顶级的编剧,一场在现实中,用寥寥数语便平淡叙述而过的实验,在这个剧本中竟然变得十分精彩刺激。而在单独的故事之外,还反映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1848年,米国旧金山附近发现金矿,“淘金热”产生,米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人口涌入西部,其中当然也包括许多自华国而来的移民——这些人出于或逐利或逃难的目的,前往米国。起初,这些华工移民和当地人的关系相处还不错,毕竟他们勤勉耐劳,劳动力的价格也相对本地人低廉,不管是作为矿工还是修路,对于资本家们来说都相当的划算。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华工大量的涌入,当地人也陷入恐慌之中,1850年起,米国各地地方便相继推出对华人歧视的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不允许华人为白人案件作证、不允许华人在街道上挑担、不允许非白人人种的儿童与白人儿童同校等等法令。[注]这种歧视达到最严重时是1882年,米国推出《排华法案》,正式禁止华人移民。此后的六十多年几乎是华人移民在米国的漫长寒冬,华人前往米国难度极高,并且米国各地排华情绪极端严重,甚至有好几个地区出现了屠杀华工的惨案。华人们大多只能生活在唐人街,与外界保持一定的隔离,最终才生存下来。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世界第一次大战,出于对抗东洋国等国家的需要,米国和华国达成了空前的合作,因此,废除《排华法案》才被端上议程,到1943年底,时任米国总统才正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但在那之前,谁又知道华人同胞们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与鲜血?并且在一战之前的1929-1934年,米国也正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剧本中eric的实验目标是想探究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参与实验的三位实验者,也是故事真正的主人公:高佳希(offie),蒋路,还有carl三个人的形象和成长,才反映着他们在那个时代中,各自阶层所在的站位。崔静拿下来的只是剧本的初稿,许多人物对话还没有被细化完善,不过姜觅雪仍然看了接近两个小时才完成了阅读。不得不说,剧情和立意都是相当顶级的。这个时候午饭时间也到了,保姆早就准备好了四人份的午餐,陈让便站起来,请大家一起到餐桌那边。他们家里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四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虽然除了孟际舟外,大家之前并不认识,但现在说起话,竟然也意外地合得来。陈让现在也恢复了情绪,开始讲起了整个电影拍摄的安排:“我预计的话《态度》应该是在今年下半年到快年底的时候开拍,不过小姜你得提前过来,虽然你的英文台词也念得不错,但该进行训练的还是得训练……”“这次回去以后我会开始着手确认拍摄地和器材这些,具体的开机时间会综合主演们的档期确定,你是下半年暂时没有剧本的对吧?”说着说着陈让便和孟际舟对上了视线——之前崔静去书房拿剧本下来的时候,也给孟际舟递了一份。这其中的意思实在不能更明显了。毕竟蒋路的设定也是华人。而在华人男演员中,还有谁会更适合这个角色?孟际舟眼睛里微微含着笑意,看向陈让,也没有立刻说话,仿佛是在等待对方的下文。陈让也是一顿,随即才凶巴巴地开口:“喂,你小子这个业余拍戏的,可别跟我说你没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