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人生60年纪录片 > 第5章 生命的奇迹(第1页)

第5章 生命的奇迹(第1页)

新中国成立,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如同一座坚实的灯塔,照亮了人民前行的道路,让百姓摆脱了剥削的阴霾,真正实现了平等。整个社会都洋溢着欢乐、幸福和阳光,生活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蒸蒸日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甄家的故事如同万千家庭的缩影,却又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1951年的春节,对于甄家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年过四十的奶奶祝凤兰,历经岁月的沧桑,在这个新的时代,终于一扫过去的辛劳与忧愁。她的脸上不再是往日的疲惫与无奈,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春风,喜笑颜开。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奶奶是个坚强且传统的女人。年轻时便失去了丈夫,独自拉扯大儿子成湖长大,撑起了甄家的门头。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她饱受族人的欺凌与鄙视,但她从未屈服,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性格坚韧,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她盼望着甄家能有香火传承,为了这个目标,她可以付出一切。大年初二,阳光洒在甄家的小院里,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奶奶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邀请亲家刘来家中做客。饭桌上,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亲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奶奶看着亲家,眼中满是期待,她开门见山地对亲家刘提出了儿女在新年里结婚嫁娶的事宜。奶奶微微扬起下巴,语气坚定地说:“亲家啊,现在新社会了,孩子们的婚姻大事虽说要新事新办,但热闹还是要的,要不然怎么叫喜事呢?你说是吧?”亲家刘是本乡北圩人,她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她直言道:“两个孩子年龄都还不到十八岁,按新社会的规定,恐怕新政府不会同意发证的吧?”奶奶轻轻摆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她说:“亲家,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当家的走得早,虽说新社会无人敢欺负我们,但儿子今年十七岁了,也该成家立业了。就按新社会的规定,也就差一岁,官家那边我去通融,你就放心吧。”刘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不舍。她缓缓说道:“我一生一世就生这么个宝贝女儿,我舍不得,她太小。她哪能单独举家过日子呀!”奶奶连忙握住刘的手,眼中满是真诚。她说:“亲家放心,孩子过来我会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的。”刘看着奶奶,心中的担忧稍稍缓解。她轻声说:“那就感谢亲家劳心了。”奶奶爽朗地笑了起来,说:“这是哪里的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嘛。”就这样,婚事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敲定了。新年刚过,甄家的小院里热闹非凡。祝凤兰请了小甄庄的亲朋好友,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喜庆的时刻。八抬大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红色的绸缎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幸福的故事。刘秀兰,也就是我的母亲,身穿红色的嫁衣,头戴凤冠,美丽动人。她的脸上洋溢着羞涩与幸福的笑容,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被迎进了甄家的大门。母亲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虽然年纪轻轻,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她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她对奶奶孝顺,对丈夫成湖体贴,对孩子们更是充满了爱。她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这个家,她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幸福。第二年春天,家里添了人口,一个可爱的女婴诞生了。奶奶看着这个小生命,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为她取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想男。她希望这个孩子能带来好运,为甄家招来一个男孩。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过了两年,第二个女儿落地,奶奶再次失望,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为这个孩子取名招男。招男两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由于照管不周,小孩误吃盐豆,引起肚子鼓胀。那时的医疗条件很差,药不对症,孩子在痛苦中挣扎着。甄家上下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但却无能为力。最终,孩子不幸夭折。成湖和秀兰虽然年轻,但心中也难受不已。他们默默地流泪,将悲伤埋藏在心底。他们知道,生活还要继续,他们必须坚强起来。成湖是个勤劳朴实的男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努力地为家庭打拼。他疼爱妻子和孩子,面对生活的挫折,他从不气馁,总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他对母亲孝顺,理解母亲的苦衷,也希望能满足母亲的愿望,为甄家延续香火。到了1956年,迎男出生了。然而,命运再次给了甄家沉重的一击,连生三胎,结果都是女儿。对于成湖和秀兰两位年轻人来说,他们还能沉得住气。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生活,未来一定会更好。但是,对年近半百的祝凤兰奶奶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她三十二岁就失去了丈夫,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儿子,撑起了甄家的门头。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她备受族人的欺凌与鄙视。她好不容易盼到儿子长大成人,又赶上了共产党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虽说男女平等,但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她为了甄家的香火,为了对得起甄氏先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她看到儿媳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心中十分焦急和恼怒。奶奶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苦熬都白费了,对不起甄氏先人。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她决定要为甄家的未来再努力一次。她把儿子成湖找来,脸色阴沉。成湖看着母亲,心中有些不安。奶奶指着儿媳妇秀兰,发飙道:“你这个不争气的肚子,怎么一个一个的全装来丫头片子,装错了也该装一个小子来呀!”成湖哀求着对母亲说:“妈!您怎么不讲理了,我们不想生个小子吗?您没看我给三个女儿都起了想男、招男、迎男的名字吗?”现在招男不幸走了,就算是换,也该换个小子回来了吧。”“好吧!那就等着换的小子来吧。”奶奶生气地说,“再不装小子来,就别叫我妈了!”说完,奶奶转身离去,留下成湖和秀兰站在那里,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压力。说来也巧,第二年冬天,秀兰又怀孕了。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瞬间吹遍了整个小甄庄。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三天两头求佛烧香,祈求老天爷开眼,给她送一个孙子。她每天早早地起床,来到寺庙里,虔诚地跪在佛像前,默默地祈祷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仿佛在向佛祖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奶奶还经常去看我母亲的肚子,看看这肚子与前面三次怀孕有什么不同。她仔细地观察着,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母亲更是求天拜地供菩萨,恨不得肚子里的孩子能与她对话,告诉她:“妈妈,放心!我是男孩,我是你的‘想、招、迎’盼的儿子。”母亲每天都会对着肚子说话,她轻轻地抚摸着肚子,眼中满是温柔和期待。她希望这个孩子能给甄家带来希望和幸福。说来也神奇,就在母亲苦思冥想的时候,怀孕六个多月的孩子居然像田鸡一样叽里咕噜叫了起来。这可把母亲吓了一跳,她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她跌跌撞撞地来找奶奶,脸色苍白。奶奶看着母亲,心中也十分紧张。她连忙安慰道:“别怕别怕,有声音是好事,让我听听怎么回事。”其实奶奶也很紧张,但她毕竟年纪大,经历的事情多,见识也广。她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午饭后,奶奶带着妈妈来到河口集街东头的医院,想请医生检查一下。然而,妇产科的高克霞医生去县里参加培训了,还要两三天才能回来。解放初期,各乡镇医院的医疗条件都很差,别说妇产科医生,就连普通医生都很少。当时妇女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由自家人接生,根本没有接生婆。甚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到我自己结婚生孩子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人是在家里自己生的呢。医生不在也没办法,奶奶只好带着母亲到河口集街上去找黄祖传黄郎中。黄医生是一位中医先生,乡下人头疼脑热、疑难杂症都找他看。虽然他不能药到病除,但也能让人安心。从医院到黄医生家不到五百米,他家住在河口集东西一条街的中间位置。奶奶让母亲在后面慢慢走,自己则疾步快走,生怕黄医生下午出诊碰不到。奶奶心急如焚地走着,她的脚步急促而有力。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找到黄医生,为儿媳和未出生的孙子解决问题。她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母亲,眼中满是关切。母亲则小心翼翼地走着,她的手轻轻地放在肚子上,感受着孩子的动静。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奶奶终于来到了黄医生家,她气喘吁吁地说明情况。黄医生晃悠着脑袋,用手指推了推下滑的眼镜,慢吞吞地说:“本人行医几十年,走南闯北,看好了多少疑难杂症。还没有听过你说的这种情况,等马上人来,我先看看再说。”正说着,母亲挺着肚子赶到了。还真是时候,母亲的肚子又叽里咕噜响了起来,吓得黄医生都不敢近身。母亲噙着眼泪说:“这一天要叫唤十来遍,让人不得安生。”黄医生用手按了按母亲的肚皮,煞有介事地说:“莫非不是小孩,而是条蛇不成?”母亲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奶奶接着话题说:“黄医生哪,你不要吓唬小孩子(指我母亲)。要真是条蛇那还好呢,这蛇不是土龙或小龙吗?能由龙变成人,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或者是个大人物。”然而,黄医生却严肃认真地对奶奶说:“我可不是乱说的呦,不是蛇也是个怪胎,不可能是个完美的小孩子。对不起,我没见过,也看不了,请你们另请高明吧。”另请高明?到哪里请?奶奶也懵了。,!黄医生,年近六十,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老中医,但他医道平庸,他的话让奶奶半信半疑。无奈之下,奶奶带着母亲从街东头走到街西头,准备回家商量着等医院的高克霞医生回来再说。穿过集市时,奶奶抬头看见前面挂着一个算命断事的幌子。她拉着母亲走近摊位,还没开口,这位算命先生就用狡黠的眼神滴溜溜地打量着她们,透着几分算计。他故作高深地站在母亲面前,装模作样地摆弄着一些道具,嘴里念念有词,仿佛真的能洞察天机。他一边故弄玄虚,一边盘算着如何从这孕妇身上捞到更多的钱财。他的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心里想着各种花言巧语来哄骗母亲和奶奶。算命先生清了清嗓子,故意压低声音说:“我看了,这小孩子怀的真不是正常的小孩,可能是畸形儿,或许正是一条大蛇。也可能是胎位不正,挤压胎儿的头了,胎儿难受便要叫唤。”说着,他又摆弄着手中的道具,接着说:“不过也不用怕,按我的方法去做,吃一点我配制的方子。每天坚持两个时辰,到时候一定能生出个胖小子。”听到这里,奶奶喜笑颜开,母亲也转涕为笑。母亲连声说:“只要孩子平安,我不怕苦,一定坚持按先生说的去做!”奶奶也说:“先生放心,不管怎么样,只要保证她们母子平安,生出胖孙子,我舍得钱。”那时候没有今天这样的医疗条件,做个b超,查个胎位什么的。连听个胎心,测个婴儿发育状态等都很困难。奶奶明知算命先生是在打哐语,想用花言巧语多骗点钱财,但她也不揭穿。一是想借他的吉言安抚儿媳,二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三是这算命先生说的胎位不正,让母亲每天早晚做一些脆腿哈腰的动作有利于胎儿发育转位,这也符合医道。至于他开的方子能否治病,有待用过之后再说,反正不会有害。既然这样,就花点钱按照他说的去做吧。从街上回来后,婆媳俩人仿佛被上帝解救出了苦海一样,欣喜若狂。尤其是母亲,心里总算是踏实了。此后的日子里,母亲每天早晚都按照算命先生示范的那样曲腿挺胸哈腰下跪,一直坚持到孩子临产的当天,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的肚子越来越大。她每天都在期待着孩子的降临,同时也在为孩子的健康担忧。她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知道孩子是否健康。她只能默默地祈祷着,希望一切都能顺利。1958年5月8日,农历戊戌年三月二十,这一天阳光格外明媚,炽热的光芒洒遍大地,仿佛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一抹热烈的色彩。天空湛蓝如宝石,万里无云,微风轻拂,带来了清新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青草的芬芳,鸟儿欢快地歌唱,似乎在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欢呼喝彩。树木郁郁葱葱,投下一片片清凉的树荫,仿佛在守护着这个幸福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小甄庄的人们早早地就起来了。大家都在为即将降生的婴儿而紧张地忙碌着。位于河口集街东南约两华里的小甄庄,八九户人家仿佛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户主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要生产婴儿的是她的儿媳。这是她儿媳的第四个孩子。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接生婆,只是庄上的老人按照传统的接生方式,你一言我一语地出着点子。不过户主很有主见,特地到乡里请了一名能接生的高医生,让他登门助产。这个高医生医道并不太高,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请到他到门上也算是件给面子的事,钱当然也不会少花。主人家想,只要能保证孩子平安降生,大人平安生存,花点钱也算不了什么。大家暗自担心的是,这高先生前年在邻村为一户殷实之家的媳妇接生,结果给这家人带来塌天之祸,大人孩子都丧了。想到这里,主人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个高医生是这里能请到的最好的医生了,总比没有请医生好吧。生孩子是女人的事,男人是不靠边的,只有产妇的丈夫在外围做做事。当时的小甄庄只有八户人家,遇到这类事,庄上人就像一家人一样,所有的妇女都来到产妇的家中,各自出着自己的点子,为的是让大人孩子平安。上午大约九时左右,孩子降生了,是个男孩,八九斤重的个头令主人喜出望外。那一刻,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喜悦的气氛。产妇忘记了分娩过程的痛苦,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她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心中充满了爱和幸福。孩子的父亲更是喜笑颜开,因为前三胎都是闺女。从今以后他有了儿子,怎能不喜出望外呢?中年主妇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往日一切不乐之事,一概抛到九霄云外了。从此以后,甄家有了传人,自己有了孙子了。,!正在大家其乐融融之际,高医生割断脐带走了,这时一家人慌了手脚。眼看脐带就要缩到母亲的肚里,造成母子双亡的悲剧。据说高医生前年在邻村给人家造成母子双亡惨剧时也是这样引起的。怎么办?怎么好?一家人、一庄人眼看祸事就要临头,个个干急无法。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前庄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急步而至。她就是甄家庄的亲戚金义章的母亲。老太太放下拐杖,一手捏着婴儿这头,一手捏着产妇这头,凭着她多年的经验,指挥着庄上人“拿一只鞋底来”、“拿一支红线来”,她麻利地处理着、指挥着……很快化险为夷了。危险排除了,母子得救了。若干年后,孩子的父亲向他已成人立业的儿子讲起了这段往事时还不寒而栗。他只能告诉儿子:“救你母子性命的是邻庄金义章的母亲,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起来了。”这个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它是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小甄庄的真实事情,这婴儿就是我甄皓。回忆起父亲告知我的这段往事,我深感父亲当年给我讲这段往事的用意之深。遗憾的是,当我今天想到它时,已是记忆模糊,说不清详情。这个故事充满了波折与惊喜,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甄家的香火得以延续,新生命的诞生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希望和喜悦。而在这背后,是亲人们的关爱与付出,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这个美好的结局。愿这个故事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独特体验。让我们怀揣着希望和勇气,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六十六年风雨人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