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葬剑故冢在哪埋葬流风 > 第五十八章 人心从来就不讲道理(第1页)

第五十八章 人心从来就不讲道理(第1页)

矮墙破院,屋舍虽旧,却被勤劳的女主人收拾的井井有条。母女二人回到院落里,看着这座虽说破败,但还算得上是个家的小院,不禁同时长舒出一口气。女子胸中砰砰直跳的心脏,此番总算是逐渐放缓,她抬头看了眼日头,而后便脚步匆忙的走入屋舍倒腾起来。换下一身精心准备的长裙,女子穿了一件干练的步褂,脱下绣花的绣鞋,蹬上一对布靴。半刻钟后,一个将长发盘起,相貌英俊的年轻“后生”从里屋走出,她嘱咐了一番早已对此习以为常的小丫头,而后便朝着门外走去。女子今天的第一份工便是去镇东的樵夫家,背两百斤干柴,送往镇子西头的大户王家。近日来,镇子上愈传愈盛,都说这王家在外求学的公子,即将携在外认识已久的小媳妇儿归来,不日便要大摆宴席,邀请镇子上的所有住户,共同见证一对新人的诞生。女子本来对此事的真实性也是心存疑虑,但自从昨日接到了这单子,心中疑惑便也打消大半。毕竟,虽说她平日里往王家送去的柴火也不少,但这一次两百斤的单子,却也属实是第一次接。这位小娘子啊,每日都要用尽全力才能勉强度日。她走在去往镇东樵夫家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一色秋黄,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路上时不时有熟人同她打招呼,女子只是象征性的笑笑,挥挥手,从未因此而放缓过脚步。……辰时,张诚将昨夜因为宴席而弄乱的学堂打扫干净,敞开了学塾的大门,迎接着即将从田间地头迈入学堂的小镇孩童。镇子很小,大多数人家也不富裕,故而农忙时分,尤其是秋收季节,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三岁幼童,都要一股脑的下到田里帮把手,以避免成熟的稻谷烂在地上。张诚也不例外,读书人挑起扁担,上面捆了几把农具,他戴上斗笠,走出房门。学塾开课时间定在午后,尽量在不耽误每家每户的秋收安排的前提下,确保小镇上的每个孩子,都能读懂圣贤书。距离学塾东南一里外,有一片农田,矗立在一座并不算高的小山坡上,地里种的不是水稻,而是黄澄澄的麦子,此刻早已压低了头。读书人放下了肩上扁担,抬手擦了把额间的虚汗,在田间驻足。禹州地处位置特殊,白沙镇更特殊,处在一座地势刚好的高原上,北面又被大山阻挡,气候稳定,温度与湿度都很宜人,故而每年的麦子能割两茬。秋麦夏前熟,春麦秋后收!不远处,有一座矮坟,里面躺着那个早年郁郁不得志,到了晚年还时常被小镇住户戳脊梁骨的范姓书生。读书人礼多,张诚照例对着那座矮坟低头作了一揖,年轻书生嘴角挂着一抹微笑,他轻声念叨:“师父,徒儿又来了,今日寒露,有望度个好年。”张诚的视线在田里扫视一圈,一股独属于丰收的喜气,浮上了书生眉梢。那座孤坟矗立在半山腰,仿佛正在不远处看着他,看着山脚下的那座小小学塾,看着这里进进出出的往来孩童,还有那座范进呆了一辈子,也未曾真正走出去的小镇。孤坟静静地看,从未出声。张诚知道的,它也知道!年轻书生走下麦田,他俯下身,手持镰刀,用脚掌踩折了那一颗颗早已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的麦秆,而后一刀刀割下,将一段段澄黄洒向大地。年轻书生的额角擎满了汗水,但是此刻的他,难得幸福。……镇子西面,女子咬牙送了五里多山路,总算是赶完了今日的第一单活计,手中接过老王家门房双手递来的五枚铜钱,喝了口门房专门给她准备的解渴凉茶。女子走出府门,她擦了擦额角的汗水,又抬头看看日头,不禁欣慰一笑。还不急!她的下一份工是要去镇子东北的布店选几匹上好的布料送去镇子西南的李氏染坊,染成邹家小姐喜欢的明黄色,然后带着回家,利用晚上的闲余时间,给邹小姐缝一条每个成年女子心中都念念不忘的绣花罗裙。这一单,她能得到足足二十枚雪花铜钱,足矣维系母女二人半月温饱。低下头,她快步走向小镇东北,希冀着能够早些把剩下的几件活计做好,以便能够在日头落山前赶回家中,照料那不多不少的二亩薄田。……午时,张诚做完了手头农活,他将收下来的麦子堆在田间,形成一座不大不小的麦堆。年轻书生收拾好了农具,在地头上寻了一处小树荫坐下,读书人从怀中掏出了半个昨夜还未曾吃完的饼子,放在嘴边咬了一口。他看了看不远处的那座孤坟,缓缓叹了口气。头顶又是一行大雁南归,张知寂低下了脑袋,口中本来在津液浸润下,已经变得有些发甜的饼子,没来由的有些苦涩。“秋来秋又去,故人已长眠。坡上麦熟透,谁复笑从前?”读书人吟道,神色暗淡。,!过了很久,读书人站起身,缓步朝着那座孤坟走去,口中仍嚼着那块没吃完的饼子。张诚在坟前落坐,他看着那块墓碑上,前年自己中举后才一笔一画小心镌刻上去的名字,不知为何,眼睛有些酸涩。读书人用那双不太干净的手,轻轻擦了擦自己的眼角,两滴泪水从鼻尖划过,他看着墓碑喃喃自语道:“先生,其实也许我更应该叫您一声父亲,虽然您生前总是不同意,还和我打趣说:自己是个读书人,总不能自己给自己往脑袋上戴顶绿帽子。但我其实还是应该管您叫一声爹,毕竟……”读书人突然笑了,他低下了脑袋,将先前攥在手中的那只饼子放在嘴里又咬了一口,继而开怀的对那座孤坟继续嘟囔道:“可是师父,其实有时候,戴绿帽子、背黑锅这种事,也挺光荣的不是?”张诚顿了顿,他抬起头,望向空中那一轮耀眼却并不炙热的日头,缓缓摇了摇头。“你看,我都中举人了,别人都说,我能做大官儿。”张诚感慨,他抬手痴笑着敲了敲那座墓碑。“听到没有,师父。小诚儿说自己能做大官儿。”书生哽咽。……张诚啊,无父无母,天崩开局。出生那一年,澜沧江江水泛滥,连日暴雨冲垮了云乡城外堤岸旁的几十座村镇,襁褓中的婴孩就这样被家中父母放入了一口大水缸中,沿着澜沧洪流一路南下,最终与同样南下求学的范进在元阳相会。那时的范进,从家中出发多日,身上盘缠早已渐紧,家中老母与贤妻都因连年的灾荒,相继离世。屡试不第的花甲老人,步履蹒跚的从白沙镇出发,欲前往南方的荒蛮之地,寻一处名为“龙场”的圣人悟道之所。他早已年过半百,转眼间人生已到暮年,心灰意冷。那段时间,曾经有过不知多少次寻死念头的老者,最终选择在元阳的雁西桥,结束自己惨淡的一生。也许,那日的冰冷江水,的确是他这把老骨头最后的能去的地方了。因为老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注定了他在死后,连个埋尸的人都没有!范进无儿无女,家中也无个表亲照应,在这荒僻的南疆,他的结局毋庸置疑不会太好。可也就是在那一日,也不知是怎么的,当范进跳入冰冷的江水之际,有一只大缸没来由从上游快速漂来,一下就撞在了即将沉江的老人头顶,将他给强行撞晕了过去。再醒来,就是岸边,范进看到的是那个襁褓中熟睡的婴孩和他唇角上挂着的一抹浅浅微笑,他愣住了。良久,小娃娃嘬了嘬嘴,仿佛是饿了,瞪大着眼睛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却也不哭不闹,没有得到回应,便再度熟熟睡去。那一刻,天边日光逐渐变得尹红,夕阳下的星空逐渐显露,暮色四合,老人面朝星辰大海转瞬释怀,他顷刻顿悟。也许不用去龙场了,悟道的道就在心中,万古岁月,每个人都不过是时空隧道里的一粒尘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是你能够决定的。唯有心中的感受,才是当下每个人能够牢牢抓住的。之所以来人间走一遭,不过是体会人生百态,领悟人情冷暖,坦然面对各种心酸与快活罢了。有想做的事就去做,有喜欢的人就去追,其实真的很简单。就像这个孩子的名字,范进就很喜欢,就绣在那块包裹着婴孩的襁褓上,“张诚”!诚实的诚,诚信的诚,诚心的诚!待人以诚,持之以信,交之以心。书中说过的,没说过的,其实都很有道理!……没来由,张诚趴在那座孤坟的墓碑上,睡了一个沉沉的午觉,待到身后响起一阵黄莺轻啼,年轻书生终于还是被吵醒了。他抬头看了看天上日头,不禁出神。下一刻,仍处在迷离状态的年轻书生挣扎着站起身,也来不及去回味方才做的那个对他而言颇有些意义的迷幻梦境了,两步回到田间,拾起了那条捆有几把镰刀的扁担,便朝来时的路快步走去。年轻人给孩子们上课,要迟到了!……那位女子还是那位女子,从小镇西南角的染坊出来,抱着两匹明黄绸缎,便朝着家中跑去。时间对于她而言,还不算晚,可以回家吃上两口闺女煮的热粥,暖暖肚子再下到自家地里干活。她抬头又看了看天上日头,心情突然变得很好。这位坚强的女人,这个在小镇上和读书人张诚一样受人尊敬的女子,其实给她一碗女儿煮的不那么好喝的热粥,她就满足。从镇子西南走回位于东南的家中,属实需要好些的时间,女人的腿脚今日又是担柴又是送布,早已多少有些酸胀。但她一想到家中的那碗热粥,便突然觉得很有力量。书上说:望梅止渴。是有这个道理!可书上从来没有说过,一碗煮的大概率会糊锅底的米粥,也能带给一位疲惫的母亲想要尝一尝的冲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其实,真正的道理从来都不在书上,而是在每个写书人、看书人的心里。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道理,因为人的心,本来就很不讲道理。换言之,你:()葬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