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退了。
“头晕就躺下,现在夜深,睡一觉会好些。”乔昭说话很平淡,不带任何感情。
徐纾言缓缓躺下,他还睁着双眸,希冀的看向乔昭。
他轻声道:“乔昭。”
就叫着她名字,别的什么也不说。
乔昭最受不了他这样看她,用手轻轻捂住徐纾言的眼睛。
低声道:“睡吧。”
随后她松开手,利落转身,将灯笼里的蜡烛吹灭。
徐纾言在她一松开手,就睁眼看向乔昭的背影,看着灯笼熄灭,房间里一片漆黑。
只能依稀透过月色,看到模糊的身影。
乔昭走至门口,又停下了脚步,她没回头,就这样对着黑暗,冷声道:
“日后不准再派人跟着我。”
不知是在对黑暗说,还是在对着黑暗中的人说。
没等徐纾言答话,乔昭便拉开房门,走了出去。
第54章第54章
永和二十年,十月初九。秋意深浓,凉风渐起,大军凯旋,得胜归。
中京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宽阔朱雀门街两侧,人山人海,热闹纷繁,锣鼓喧天,百姓难掩脸上的欣喜,期盼的望着城门外。
乔昭一大早就到了城门外等候,她今日身着黑色戎装,外披银色盔甲,头戴青铜盔,战袍飘扬。
坐在马上,眸光肃然,眉眼透着英气,神采奕奕。
她身后的跟着的是五千定北军。整齐列队,安静肃穆。
乔昭虽然护送监军提早回京,可她仍属定北军,需要带领五千定北军,同大军一起凯旋。
十几万大军的凯旋,举国上下,皆十分重视。朝廷官员,无论文官武官,凡事在朝堂上有些地位的,从上到下,皆在城门楼上候迎。
以往宽广的城门楼,一时间竟有些拥挤。这些可都是北齐的肱骨大臣,奠定北齐江山社稷的基石。
现下皇帝还没来,大臣们三五两人,低声交谈着。
“老师,几日未在朝堂相见,学生正要去您府邸拜访。未曾想今日竟在此见到老师,实在欣喜。”
一位中年男人弯腰,语气恭敬的对着面前的老者。这位老者正是北齐三朝太傅,文官之首,宋祉。
宋祉年逾古稀,须发发白,双目炯炯有神,毫无老态龙钟只态。他笑道:“人老了,腿脚不利索,是该向圣上乞身,告老还乡了。”
中年男人满脸惶恐,更加恭敬道:“老师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定然如日之恒,人寿年丰。”
宋祉爽朗一笑:“你还是如此能说会道,真是生了颗八巧玲珑心。”
那中年也讪讪笑道:“老师缪赞,承蒙师恩。”
随后他目光一转,看向一直站在老者身边,安静不语的青年男子。
看起来年纪不大,估摸弱冠之年。温文尔雅,芝兰玉树。他穿着翠色圆领大袖袍衫,腰束革带,清正雅致,颇有青竹挺拔之风姿。
绝非池鱼。
中年男人面带犹疑,问道:“这位公子看着丰神俊朗,在朝中竟从未见过。”
宋祉侧目看向身边之人,笑道:“我家长孙,今年新上任的翰林院侍读学士,想必你还未曾见过。”
“原来是老师的长孙!难怪第一眼就觉得有人中龙凤之姿。看着真是仪表堂堂,又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前途不可限量。”那中年男人说这些好听的话。
“他资历尚浅,以后路还长着呢。路走得是宽还是窄,全凭他自己造化。”宋祉摆摆手,无甚所谓的说道。
“此言差矣,学士虽然年纪小,可是学识渊博,又有老师您保驾护航,定然走的是康庄大道。”男人殷勤笑道。
宋祉摸了摸花白的胡子,道:“我一把老骨头,可没那些子闲心管他们年轻人的事情。”
“学士风姿秀逸,品貌非凡,日后定能扶摇直上。”男人又望着宋景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