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点不用说跟美鹰的美剧做对比,就是跟隔壁同年的日剧做对比,在清晰度上都是有较大差别的。
这其中主要的因素最开始是技术的问题,我国的第一条高清电视频道是央妈的,在1999年10月1日上午八点正式开通,播的内容是50周年国庆大阅兵,自这里国内才算是刚刚迈入高清时代。
但自2000年之后,国内的高清电视是多了,但是国内的高清电视节目还是没几个,毕竟对于电视台来说,想要升级成高清节目那是需要淘汰设备,购置新设备,增加很多预算的,电视台肯定不乐意。
而这样那买了高清电视的也不乐意了,因为也就是说你花了大价钱买了高清电视机也没用,电视里就没有几个高清的节目,所以你还是得看标清节目。
有钱人那也不是傻子,电视台既然也不多推出高清电视节目,那这高清电视谁爱买谁买吧。
双方一直就僵在这个地方,一直到2001年,首都申奥成功,由国家挑头才又把高清这件事彻底推行了出去。
因为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多了一条规定:
“凡是申办奥运会的国家,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高清晰度电视的转播。”
所以国家机关也同时发话了:“要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尽快在全国各大城市开播地面高清电视,保证2008年奥运会全面实现高清转播。”
“大力推进高清电视制作,开播高清频道,为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高清节目。”
那对于华夏来说,国家一发话,真是比啥都管用,各个地方电视台迅速响应,高清节目这一多起来再加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增长,高清电视机价格降低。
很快全国的电视机几乎在那几年都有了一次大的更新换代,甚至到现在为止,一般人家的电视机旁边还有那一台影碟机大小的机顶盒,这都是从那几年来的。
但是在那个盗版影视漫天飞的年代,各种盗版的光碟以及网络资源是大量盗取正版收益的。
毕竟对于当时大多数国民来说,高清视频再好看,哪有免费来得香?
所以对于内容制作者来说,拍高品质的内容,未必能带来更多广告回报,却必定带来额外的制作成本和时间,这意味着风险。
拍片子毕竟是商业行为,不是慈善,投入也很大。
更何况,你拍了高清,观众也不一定能看得了高清。
一个影视作品需要经过制作方、内容平台(视频网站和APP)、终端播放设备才能到观众眼睛里,它的质量决定于整个环节中最差的那一环。
为了确保在线播放的流畅,内容平台会把所有视频压缩转码,处理成几个挡位,比如360P、480P、720P、1080P,观众可以自选,也可以根据网络自动适配不同码率。
直到2010年,我们国家的平均下载速度才不过100kbs,一部720P的高清电影少说也有2个G,大部分人根本没法流畅播放。
视频内容平台为了节省带宽成本,也给不了太高码率,会压缩视频。
制作方就会想:即便我拍出画质超高的片子,观众看到的还是被内容平台压缩转码之后的普清版本。既然如此,节省一些制作成本和时间岂不更好?
于是,高清视频就分成了两种:“踏踏实实的高清”和“凑合能看的高清”。
有生意头脑的都选了后者,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干掉了选前者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