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门进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柚红色的建筑,看上去有些年纪,教堂式的屋顶,中间镶嵌着三列十二宫格的大窗户,旁边还有碧绿色砖瓦的古门楼做点缀,浓浓的欧式风情,配上古中国情调,颇像一出喜剧,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进到院子里面来,就能看到稀稀疏疏的几栋四层楼高的米黄色公寓建筑。
郝圆站在院子里端详了一会,豆粒大的雨点片刻间落了下来,他们赶忙躲到一个单元楼门口避雨。只见院子里停了一个搬家公司的车,好像这家人刚搬过来,忙着进进出出地往家里收拾东西。
忽然一个短发的女生注意到了躲在角落里的他们,亲切地问道:“你们没带伞吗?”
郝圆貌似耳背听成了:“原来你也在这里吗?”
那个女生再次问道:“是不是忘带伞了?”
高俊赶紧推了一下郝圆:“问你话呢?”
郝圆方才从梦魇中回过神来,点头应道。
那个女孩顺手从包里拿了一把伞递给她:“拿去用吧,不用还了。”
连声道谢后,两人快速从公寓大门走出来。
“住在这里的人是如此的人美心善。”郝圆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
“我记得附近有一家叫作凯司令的咖啡馆。”郝圆回想道。
“就在前面,不远,走吧。”高俊指着前方说。
从公寓出来不久,两人就走到了凯司令咖啡馆门前。一进门就看到墙上张爱玲的相片,显示这是他们的金字招牌,上面还写了几行字:迄今为止描写凯司令最细腻的张爱玲传记中所写“只装着寥寥几个卡位,楼上情调要好一点,装有柚木护壁板,但小小的,没几张座。栗子蛋糕及芝士鸡丝面及自制的曲奇饼干是其镇店之宝。”前面摆放着一个大的玻璃橱窗,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蛋糕。再往里有三个沙发卡位,确实如张爱玲所描写的,小小的。灯罩倒是挺别致的,乍看像是一个灯笼里面装了一朵喇叭花,灯光微弱,颇有一份大上海的小资情调。
两人走到沙发座的卡位前,找了一个最里间的座位后,点了张爱玲力荐的栗子蛋糕,和一杯拿铁,味道自然是极好的。
恍惚中仿佛时空之门再次打开,张爱玲穿着湖色的旗袍与他们面对面落座。
郝圆顿时觉得,无需交谈,只这样静静地感受这位伟大的作家从时空的缝隙中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人生就足矣。
两人继续接下来的行程,走进黄河路,便可窥见一座八层高的绿檀木色公寓楼矗立在眼前,这座英式风格的公寓楼位于十字路口的弧形转角。从正面看过去,好像佛祖的如来神掌竖着展开摊在那里,有一种神秘的东方气息。只见一楼大门口的白色门栏上赫然写着“长江公寓”四个大字。
楼下的美食店应有尽有:右边一溜上海老字号,信德祥大食堂,老上海面馆,小杨生煎,另一边有家中型的香港茶餐厅店铺极为显眼,占了左侧的大半边,倒是颇为应景。
“这要是放在张爱玲那个时代,估计她一定会是这家茶餐厅的常客。”郝圆打趣道。
“有可能,毕竟香港对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俊接话道。
走进公寓内,一段深褐色的楼梯,两边是两条红色的扶栏,乍一看上去,楼梯像是用铁做成的,与洁白色的墙壁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甚至可以说有点诡异。楼道里的大门都是木门,漆成红色,门上斑驳的印记见证了它独特的历史年轮。
两人轻轻地穿过寂静的楼道,尽头便是传说中张爱玲住过的301房间,门外面是个老式的铁栅栏,并没有拉上,显然屋里是有人在的。大门被漆成暗红色,闪着光,仿佛一大块长方形的山楂糕,门上的小铜锁甚是可爱,301三个数字好像是用铜丝镶嵌进去的,郝圆第一次看到这样别致的门牌号,也是有点诧异。
过道是用灰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方形磁地板铺成的,一眼望去像是钢琴上的黑白键,只是换了颜色而已。过道外侧是用一大片方块玻璃窗拼接而成的,从过道的窗子里望出去,风景还不错,下面是个小花园,郁郁葱葱地种着一些花草树木,极为陶冶人的情操。
楼道里安静得像是一座迷宫,下楼的时候他们竟然真的迷路了,一直找不到出口,仿佛误入了桃花岛上黄药师的桃花阵,所幸最后竟然绕到了楼下的小花园里,碰到一个好心的大姐将他们领出去了。
“想来也是一个奇遇,我差点以为真要穿越时空来到张爱玲的时代了,想着或许还能有机会在301门外偶遇张爱玲呢。”郝圆兴奋地说。
“走火入魔了你。”高俊一把将她拉回了现实。
白日做梦终究很快就会醒来,一转眼两人就已经身在大楼正前方,纵观长江公寓,在居住条件上确实无法与前面两个相媲美,但是在整个环境的安静度方面却是要更胜一筹的。
“1950年,张爱玲搬到长江公寓,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时间。它曾经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卡尔登公寓。张爱玲在这里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她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笔名梁京在《亦报》上连载,获得诸多好评,这是而立之年的张爱玲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高俊化身资深张迷一路为郝圆解说道。
“或许那个记忆里的老上海早已在她心里定格成了永恒。”郝圆感叹道。
晚上回到酒店,郝圆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分享在了朋友圈。高俊点开微信细细品味着她的文字和照片,一丝爱情的甜蜜涌上心头。
寻觅浮花浪蕊的芳踪,感受张爱玲的点点滴滴,完美的一天匆匆而过。郝圆虽然意犹未尽,但也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