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虽然讨打,却不算全错。李元轨在马上叹了口气:
“杨大,说起来你家是弘农杨正房嫡系,在隋也属籍宗室的,令祖还曾封‘观王’,带兵征伐吐谷浑来着。光化公主和德化公主两代宗女和亲,你就一点不知内情?”
“十四郎这是明知故问了。前隋皇室虽也姓杨,却与我家并非出自一脉。听说大伯父那一房要重修家谱,列清前隋皇室与我家并无瓜葛,那是他家上赶着攀附我弘农嫡系,送来的王爵,正如……”
杨信之说溜了嘴,硬生生把一句“正如你家李唐皇室上赶着自称‘陇西李’”咽回肚子里。李元轨自然知道他想说什么,白他一眼:
“攀附不攀附的,你家在隋总算是名列宗籍……宗籍……”
皇室宗籍,记述皇家各枝脉生子继封婚丧嫁娶的名簿。
“对了!”
李元轨大叫一声,转身命其余随从回禁苑去,特意叮嘱一声“去北门屯营打探昨日搜查纵火犯结果”。他自己只带杨信之,催马出坊门拐向西,从安上门直入皇城。两人都有宫门符契,李元轨还随身带着天子“便宜行事”的手敕,并不费力便进了宗正寺,见到正当值的宗正卿李百药。
“吴王想查前隋皇家的图谱玉牒?”
李百药捧着手敕反复读了几遍,才还给李元轨,老脸倒是笑眯眯的,说话却有点把不住风:
“我宗正寺的职守是‘掌天子族亲属籍以别昭穆’,吴王为何认定前隋杨氏也属‘天子族亲’?百药虽为前隋文帝掌过翰墨草过诏书,也不至于会勾结前隋余孽谋反啊……”
这话说的……李元轨欲待发作,又忍了回去。这李百药是名臣大儒李德林之子,七岁就有“神童”之誉,深受隋文帝杨坚赏识,开皇年间朝中奏议文告多出自其手笔,还曾拐带过越国公杨素的侍姬、喝过楚王杜伏威的毒酒……据说他也是在武德年间就与秦王深相结托,如今不但位列三品宗正卿,还兼着东宫左庶子,经常进东宫给皇太子和一众侍读王公讲学,李元轨也听过他的讲论,说起来还算他老人家的学生。
这李大宗正虽已年过七旬,但素性风流放诞,资历声名极老,在天子驾前都时不时说些笑话,甚少避忌。李元轨虽握手敕,还真不太敢得罪他,只好陪笑:
“重规公(李百药字重规)言重了。元轨领天子敕命,临时查证前隋大业史事,想着前隋宗正寺也设于此处,或许有旧档图籍封存在库内……”
李百药呵呵笑起来:
“我说吴王殿下啊,年轻人可不能只顾游玩,也得多读书嘛。或者不耻下问,多跟有年纪人说说话,也就能知道前隋后主炀帝杨广,初即位就开始营建东都,大业二年就迁都到洛阳啦。天子走了,那百官衙署,当然也得跟着移至东都皇城之内。此后啊,那些属籍、册封诸事,都是在洛阳或天子行在办理的,档案自也存在东都。唉,这些年饱经战火,那些卷籍怕是什不存一啦。大王来我西京宗正寺索要,百药却上哪里去给你凭空杜撰呢?”
眼见话不投机,李元轨起身告辞。快出堂门了,身后又传来一声:
“不过么……”
李元轨回头,李百药捻着颔下雪白稀疏的须髯,沉吟:
“大业前几年,隋政尚属有条理时,每年要务存档,倒也会抄录副本送西京保储……”
“那这些旧档副本?”李元轨忙问。
“老夫想一想啊……贞观二年,不,三年,对,三年,朝廷下诏修五朝史那时候……已经全部移送门下省史馆,供魏相等……还有老夫也在其中躬逢盛事……修史参详用着哪。”
李元轨气结,只觉得李百药看自己的眼神不无揶揄逗弄之意,心想李老头子你是在这冷衙门里蹲太久了,闲得无聊只想找人磨牙是么……连声“多承指教”也懒得说了,一拱手带了伴当出衙门而去。
二人又纵马向北,出皇城入宫城,步入门下省以北枣树环绕的史馆小院。负责监修五朝史的宰相魏征不在馆内,值馆修撰看了手敕,倒是很客气地让李元轨和杨信之入库翻找旧档,可惜经历隋乱,留存的宗室谱牒等果然零落不全,二人翻了好一阵,连“德化公主”四个字都没找到。
“十四郎,我看这么乱找不是事,”一手忽搧着书架间扬起的灰尘,杨信之忍不住说话,“不如拿手敕传令给馆员,叫他们分门列班,逐次翻检旧档……”
“对了!”李元轨猛然一拍后脑,“该死,我怎么忘了这个人!翻档案做什么?有她在,相关诸事,一问她不就全知道了!”
第六章附注解释了下为什么说小字“冠娘”与慕容氏有关,以及李百药老头子年轻时的风流八卦。因书站不支持发图功能,请到作者微博观看。新浪微博搜索ID“唐穿导游森林鹿”,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