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十六子出继之后,这些军功贵族们果然消停了许多。
尤其是之前那些所谓的八爷党们,都是散的散,走的走。
毕竟大家虽然聚在这里推举八阿哥继位,是因为八阿哥“贤德”,大家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但是要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要付出自家的爵位和数代的富贵,那就是大大的不划算了,还是继续做个忠臣良将吧,如今的皇上也挺好的。
群臣如此善变也是廉亲王没有想到的。
皇帝继位才不过短短半年不到,廉亲王身边的人几乎都消散一空,哪怕以廉亲王的城府,此时也不免生出些许的惶恐,若是自己失了这些党羽,那皇帝挥下来的屠刀只怕会更快。
皇帝此时并不知道廉亲王的所思所想,他这会儿也忙着大封功臣呢。
雍正元年三月,皇帝加封马齐、隆科多、年羹尧为太保,又晋封年羹尧三等公爵位。
要知道,此时的年羹尧,还不是后来那个威震青海的年大将军,他在如今的雍正一朝,其实还寸功未建,寸土未取。
可是即便如此,皇帝依旧恩重有加,甚至不止是年羹尧,整个年氏家族都受到了皇帝的提拔。
宫里的年妃被册封为贵妃,年家被抬入镶黄旗,年羹尧赋闲多年的兄长年希尧被实授广东巡抚,年羹尧的妹夫被任命为苏州织造,更有甚者,年羹尧那快八十的老爹都被加了尚书衔。
这简直就是满门荣宠,该说不说,当雍正皇帝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他给你的恩遇是只多不少,绝对不会含糊。
以至于隆科多有时候都会胡思乱想,皇帝这样恩重有加,是不是想捧杀他们啊。
但是后来想想又觉得没必要,皇帝要真的想要你死,何必这么拐弯抹角,那有的是办法。
反正无论如何,等到四月份,年羹尧返回西北的时候,他个人绝对是感激涕零的。
即便是当年对他信重有加的康熙皇帝,也未见对他有如此恩遇,此时的年羹尧对当今皇帝,那满心都是要报答君恩。
同时在四月的时候,大行皇帝的梓宫也终于从寿皇殿送往遵化景陵安葬。
这也算是大事了,皇帝对此非常重视,命令礼部拿出了一份十分隆重的礼仪。
等到梓宫入了地宫,要回转的时候,皇帝突然突发奇想,想要让贝子胤禵留在附近的汤泉留护先帝陵寝。
虽然皇帝自己说,这是他突然想到的,但是隆科多却觉得这多半是他早有预谋。
十四贝子自打从青海回到京城,对于皇帝的不逊肉眼可见,最近虽然日日在太后跟前侍奉汤药,但是听说也是牢骚满腹,让太后都跟着垂泪不已。
皇帝现在终于登临大位,掌天下权柄,如何能容忍得了这个,只怕很早就想要将十四贝子赶出京城了吧。
隆科多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还是不免劝了几句。
“皇上,太后如今身子不好,若是十四贝子离开,只怕太后挂怀骨肉亲情,不利于养病。”
说到底,你亲妈还没死呢,你就这么折腾你亲弟弟,老太太要是一旦有个万一,你这个骂名就得背一辈子。
雍正当然也能想来这一点,可是他这心里,就是有些不舒坦,他如今已经登临大宝,老十四还如此不驯服,皇额娘也站在他一边,这让他的内心如何好受。
隆科多也能看出皇帝眉眼间的不豫,继续进言道:“皇上不如让太后多劝诫十四贝子几句,十四贝子桀骜,但是想来太后的话他还是听的。”
这话说的,皇帝又皱起了眉,这话自己怎好和太后说啊。
不过隆科多这话也说得对,太后如今身体本就不好,若是自己再把老十四打发走了,只怕太后更会郁结于心,要是到时候钻了牛角尖,那自己后悔都来不及。
这到底是自己的亲娘,雍正再怎么样也得考虑一下她的感受,而且如今的雍正不同于历史上的雍正,现在的他是持诏登基,底气到底也足一些,因此这会儿的心胸也就稍微放的宽广了一些。
“那便算了,原本朕想着,老十四桀骜不恭,想让他守陵,也是想让他仔细思索皇考在世时的教导,只是到底太后病着,朕又因为朝政,不能长久承欢于膝下,那便让他回去吧。”
见着皇帝放弃了这个想法,隆科多也松了口气。
如今皇帝登临大宝,其实根本就没必要对这些皇室宗亲大挥屠刀,一方面这不利于皇帝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想要拔除这些人的影响力,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