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放现代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放古代不行,古代最重名声,他们既然已经做了,当然要做到最好,那这就不能由她们自己宣传出去了。
要么就学历史上那些得了万民伞的清官,也让阆中的百姓也做个万民伞,要么就让当地的父母官上奏折直达天听。
姜云瑶选择两手抓。
既要在当地立碑传颂,也要让封知州替他们说说好话。
现如今民不聊生,皇帝一定是迫切地需要个什么事情来打破现在的僵局,至少让底下的百姓们不是那么绝望,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那就注定了他会将这件事情的影响扩散到最大,那姜家能从这件事情里得到的东西也就更多。
这也是姜云瑶和安氏笃定了姜逢年能从阆中回到中京城的原因。
这么大的事情和功劳,封知州自然也是想要分一杯羹的。
他都已经察觉到了阆中的暗潮汹涌,又不想自己主动掺和进去丢了性命,自然会想方设法的离开这里,可如今不是官员升迁的时候,要想离开就得另辟蹊径,恰好安氏有需求,他又有能力,两个人当然能一拍即合了。
这件事情要是处理好了,那是两家一起得道升天的好机会。
也不怪前脚成王世子刚走,后脚封夫人马不停蹄就赶来了。
姜云瑶忍不住叹气——要不是亲爹不靠谱,她实在不敢信任他,这事儿怎么也轮不到让封知州来掺和一脚的。
没办法,就当给自己买了个保险了!
安氏院子里,封夫人也对现在的结果相当满意。
她丈夫如今是五品知州,有了这件事打底,怎么也能再往上升一升,先离了阆中城这块漩涡中心再慢慢图谋,不愁没有个好前途。
只不过她还在犹豫一件事情——来之前,封知州与她说了,让她瞧瞧安氏膝下这几个孩子的品性,若是有年纪合适的,倒不妨让两边结个亲事,亲上加亲。
他看不上姜逢年确实没错,但对安氏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也是相当侧目的,有她在,姜逢年的能力倒算是其次了,就算姜逢年不争气,只要他不作死,安氏怎么也能把他扶起来吧?
那就很有必要让两边多多亲近了。
封夫人膝下无人,倒是有两个庶出的姑娘和儿子,先头也跟着来了姜府做客的,两个姑娘年纪和姜云琼差不多大,庶子年纪略小一些。
封夫人是在想,到底是安氏膝下那个庶子合适些,还是自家的孩子和姜云瑶更合适一些。
她想着两边年纪都不大,倒是能提前相处一下,从小培养感情。
若是姜玉琅,那倒不必纠结了,左右都是差不多的出身,她把自家那个庶出的姑娘记在名下称作嫡女,倒也是相配的。
若是姜云瑶,她倒更诚意些,她年纪大了,已经确认生不出儿子,将来的家业多半都是要给那庶子的,封知州眼看着还能往上再升,姜家的姑娘嫁进来也算是高嫁,不吃亏。
脑袋里转了一圈的心思,她却也没提出来,只想探探安氏的口风再说:
“安太太想必过段时间就要离开阆中了吧?到时候我倒是不能来送您了,咱们也该趁着这段时间多亲香亲香,前头咱们瞧过了您家的园子,修得相当不错,但要论起修园子,元夫人才是行家。”
元夫人立刻自谦:“哪里有封夫人说得那样好?不过是占些奇花异草的好处罢了,这两年许多花草都败了,园子也不大出奇了。”
安氏不知她要做什么,只含笑听着。
封夫人又夸了元夫人两句才道:“前几日我家的小子还闹着要出来踏青玩,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玩伴,他如今也十岁了,课业做得还不错,夫子们也都夸赞呢,既有这么个机会,不如安太太也带着家里的姑娘们一道儿?”
她没有明确提姜云瑶,可她话里透露的意思很明显了。
安氏不蠢,能听得懂她的潜台词,可她并没有什么联姻的意思。
只推说:“家里这些个小丫头哪里爱什么花花草草的?一个个的只爱抱着书看,有一回中午午膳的时候我等三丫头半天没来,催了人去看,这丫头抱着本连环画教小丫头呢。”
才不过九岁的小姑娘,还在玩连环画,能有什么嫁人的心思?她还把人当小孩看呢。
封夫人听出她的婉拒也不恼,本就是能求就求,求不到就算了的:“小姑娘哪有不爱俏的?在家里呆久了都要闷坏了,趁着春光好就该去走一走。”
她不再提自己家里那个庶子,多少让安氏松了一口气。
说实在话,她并不想和封知州有太多的交际,两边能合作一次也就够了,彼此心知肚明拿捏着对方的把柄,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要是来往密切了,反而不好,总有暴露的一天,姜逢年这事儿又不是什么小事情,要是暴露出去了,只怕要掉脑袋的。
但人家都上门了,安氏还能拒之门外不成?这是在阆中,又不是在中京城。
没有理由推拒,她只能应下了封夫人的邀约。
元夫人的园子确实打理得不错。
修园子可不止是修得好看就行,这会儿的人家多数都有些迷信,尤其是经商的这些人格外讲究,园子的朝向不同,园子里的布置也就不同,大到廊檐窗舍,小到花草灌木,每一样置景都要细细考究,更别说还要讲究什么一步一景了。
安氏是鲜少在这些东西上费心的,但不影响她带着家里几个姑娘出来见见世面。
元夫人实在是个聪明又温柔的女人,她看出来姜云瑶对园子的布置很有兴趣,便拉着她的手仔细介绍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