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继续嘎嘎的砍。
到了东林党,不能对利益团体动刀,明朝就走到了终结。
而老中六七十年走过西方四五百年的工业历史。
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既是工业史,也是不断的向利益群体挥刀的历史。
工业化的第一桶金,不是剪刀差。
有这个想法的人太幼稚,被障眼法迷惑了。
清朝不收农业税吗?
民国不收吗?
都收啊。
关键不在于剪刀差,而是削峰填谷。
能斩断掌握权力之人的伸手。
为什么前三十年很多精英回来?
放弃外国好生活,来过苦日子。
这些精英不傻的,他们看到了工业化的可能性。
在其他列强已经展起来之后,这是唯一的途径。
强调剪刀差,是为了掩饰削峰填谷。
后三十年,利益群体也是一茬一茬的边缘化,一车一车的送走。
而后三十年开启的时候,第一刀其实是姜闻这个群体。
当时还没意识到,和很多利益群体一样,都觉得自己能稳住。
然而老中聪明人太多,前仆后继,根本不给机会。
姜闻这个群体个体上有很多人因此得利,但是群体而言跌落了。
生活依然很好,地位降低了。
就像后三十年刚开始时候,一些作家、经济学家,能够参与制定规则。
解决之后,东大继续往前,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这套体系越用越好。
当时的经济学家却跟不上了,直接精神崩溃,整天骂骂咧咧。
他们其实生活很好,但是接受不了落差。
不断怀念当年制定规则的辉煌岁月。
本质上,姜闻也是如此。
就说沈三通,在前三十年,是没法进城的。
他根本没法做导演,没有选择这个职业的资格。
望着姜闻这群大院子弟,只能眼巴巴羡慕。
还要小心翼翼不断强调规矩,希望对方守规矩,不要欺负人。
往前拍电影是特权,就算是现在,最多加个考学这个途径。
成为学院派才有资格。
徐光头拍电影,都要1o年往后,外部力量入场才有机会。
等到互联网入场,那个时候才是谁都能做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