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南明作死 > 第7章 甩锅 朱元璋的锅(第1页)

第7章 甩锅 朱元璋的锅(第1页)

天幕之下,各个时空的大明皇帝以及还没有成为大明皇帝的皇子皇孙们,一时间惊得都说不出话来了。“这是什么样的地狱级别的开局啊!”朱元璋忍不住开口道:“别说崇祯,就算换上咱自己咱们这些人难道不也是因为没饭吃才造的元朝的反吗?”他的目光扫视过在场的众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沉重的神色。朱元璋回头看了看淮西那帮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义子义孙们,他们一个个身着锦衣绣缎,如今都是享尽荣华富贵之人。然而此刻,他们却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忍饥挨饿的日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那些曾经的困苦和饥饿仿佛在这一刻重新涌上心头,让他们对崇祯所处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那个艰难的时代,粮食短缺、饥荒肆虐,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崇祯,面对如此恶劣的局势,又能有多少选择呢?“唉……”朱元璋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深知,即使是自己,也无法轻易解决这样的难题。此时,整个天幕下洪武时空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风轻轻吹过,带来丝丝凉意。众人默默地思考着,对于历史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感到无比唏嘘。“快!快!快!让司天监的人赶紧将朕在位这些年的天气情况给朕汇报上来!”另一时空万历皇帝焦急地说道。尽管他心里清楚这些年来天气确实比自己小时候寒冷许多,但作为一国之君,他长期待在皇宫里,对这种气候变化的切身体会并不深刻。而且,由于张居正留下了足够的钱财和粮食,万历皇帝没有亲身感受到民生的艰难。然而,对于辽东的八旗兵的问题,万历皇帝此时并非一无所知。在遥远的关外,后金已经在几年前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他们以少胜多,击败了明朝号称四十七万的九万大军,并使其遭受了全军覆没的惨败。【我们必须再次为崇祯发声,他的确怀有治理好国家的强烈愿望。然而,形势已然对他不利,有些问题超出了他的解决能力,例如连年不断的天灾,他无力应对;再如“边关告急,军费激增,税负加重,百姓反叛”等状况,他也难以妥善处理。小冰河天灾不过是外部因素,大明王朝自身的问题才是更为致命的。这所有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明朝260年来矛盾的不断累积,甚至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体制之始,就给后世子孙埋下了灭亡的隐患。】“咱,给子孙留下的”朱元璋心里一冷,他抬头看着天幕上的文字,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寒意。这些字句似乎在无情地嘲讽着他作为开国皇帝的能力和智慧。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后代们,那些被他寄予厚望的皇子皇孙们。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真如天幕所言,成为了明朝的罪人?朱元璋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和回忆。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轻易接受这一切。他深知自己曾经努力过,也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但如今面对天幕上的指责,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制度或许存在缺陷。“除了天灾,那就一定是自己制度设计不成功的锅了。”朱元璋暗自思忖道。他意识到,一个朝代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与整个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息息相关。朱元璋决定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统治方式和政策制定。他要从中汲取教训,寻找改进的方向。虽然天幕上的评价让他感到沮丧,但他相信只要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明朝依然有希望走向繁荣昌盛。【如果真有时光穿梭,想必绝大部分人都想穿越回到崇祯十七年以前,拯救濒临灭亡的大明王朝。明朝灭亡的内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亡于朝廷党争,有人认为亡于宦官专权。然而,鲜有人意识到,压倒明朝灭亡的重要内因,竟是朱元璋一手创立并贯穿整个大明王朝的宗室制度。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结前朝教训,宋代文臣权力过大,皇权几度被架空。为了防止皇权被相权架空,他诛杀了权倾一时的丞相胡惟庸,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加之明朝初建,朱元璋大肆分封皇子,镇守北部边关。此外,朱元璋还设置了一条军权治权分立的制度,保证分封的皇子有足够的权力指挥军队作战,但地方治理权皇子不得参与。这样既使皇子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又因缺少人口支撑而无法掀起波澜。朱元璋还分封了比原本需要更多的藩王,相互牵制制约。这便形成了明朝宗室制度的雏形。】洪武时空依然停留在洪武十四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胡惟庸刚刚倒台,可朝廷并未展开对余党的大清洗。此时,朝堂上文武百官感受不到丝毫寒意。他们心中明白,朱元璋要清除的无非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勋,就像汉初的韩信、英布等名将一样。,!因此,除了徐达心里有些害怕外,其他诸如蓝玉这样的后起之秀根本不以为意。毕竟蓝玉是太子朱标的舅舅,以后朱标登上皇位,自然少不了他的重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意外病故。又因为马皇后、太子长子朱雄英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因病去世,朱标之子朱允炆被立为继承人,世称皇太孙。此时分封制的矛盾集中爆发了!】“什么,什么?朕的皇后、太子、大孙都先朕去世了!”朱元璋刚刚还不服气天幕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归咎于他,但突然间听到这个噩耗,整个人如遭雷击般震惊,身体不由自主地从殿外的龙椅上弹起。接着,一股强烈的晕眩感袭来,如果不是手扶着龙椅,恐怕会直接晕倒在冰冷的石板上……“孤的母后死了,孤的母后死了,孤的长子也死了,孤也死了……”太子朱标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比朱元璋更快一步跌坐在地上。此刻,朱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而就在这时,年仅八岁的朱雄英默默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内心涌起无数疑问。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祖母和父亲还有自己怎么就突然离世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现在他要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同父异母弟弟朱允炆成为皇帝的事实。朱雄英越想越是难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又倔强地不肯落下。与此同时,四岁的朱允炆一脸茫然地望着四周,对于周围发生的一切感到困惑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如此悲痛,更不清楚自己即将成为皇位继承人意味着什么。然而,在朱允炆稚嫩的心灵深处,隐约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逐渐降临。“孤王的大哥真就先孤而去了啊!”北平的燕王朱棣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起来。此时的他已经猜到自己或自己的后代将要登上皇位,但心中依然悲痛不已。因为他与朱标的关系并非普通兄弟那么简单,朱标作为兄长,一直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甚至超越了父亲朱元璋的关爱程度。俗话说:“长兄如父。”对于朱棣来说,朱标不仅是兄长,更是如同父亲一样的存在。此刻,朱棣深知即将面临着重大抉择。如果仅仅是大哥朱标后代稀少,自己的后代继位还情有可原;然而,如果情况更为复杂,后果将不堪设想。朱棣越想越是心惊胆战,不敢继续往下思考。【朱元璋设立宗室制度,给予各路藩王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其中:明朝亲王年俸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此外,各路受封藩王都受封自己的领地,能够自己建立军队,有专属卫军,与地方大员形成钳制。朱元璋设立这一制度时,明朝宗室的总人口并不多,明朝洪武年间的宗室成员也不过才五十八人,所以维持宗室优厚的待遇并不是难事。然而,这一制度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发生了连他控制不了的变化……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此时,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晋王朱棡皆已先他而去。而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以及齐、代诸王势力相对较大,各自拥兵自重。朱允炆深感君权难立,与齐泰、黄子澄等人秘密商议削藩之事。因燕王势大,难以图谋,朱允炆决定先拿周王开刀。他先后将周、代、岷、湘、齐诸王的爵位削夺,将他们贬为庶人。随后,朱允炆任命张昺为燕京使,谢贵、张信掌管燕京挥使司,另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意图控制燕王朱棣。】就在这时,天幕之中突然浮现出了一幅令人震惊的画面。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和岷王朱楩三人竟然被五花大绑地押进了大狱之中,而周王朱橚则高声呼喊着:“不要抓我的弟弟!”这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悲愤,仿佛在向天呐喊。紧接着,另一幅更为惨烈的场景展现在众人眼前。湘王王府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凶猛,几乎要将整个王府吞噬。在火光中,湘王朱柏紧紧地拥抱着湘王妃,两人共同面对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在大火中壮烈牺牲,成为了这场悲剧的牺牲品。朱元璋静静地凝视着天空中的画面,身体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无尽的悲痛和愤怒,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朝堂之下,群臣们纷纷低下头,伏在地上,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天幕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深知朱元璋此刻的心情,没有人敢轻易触怒这位皇帝。然而,尽管他们不敢抬头,却依然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着每一个细节,希望能从这些信息中找到一丝线索或解释。,!【建文元年六月,燕使邓庸被抓下狱,朱棣打探到消息后深感不妙,此时的他若要活命,唯有揭竿而起。于是装疯擒杀张昺、谢贵,夺得北平九门。后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靖难之役自此拉开序幕。历时四年的战争,朱棣先后控制蓟州,居庸关,而后便一路南下,畅通无阻。公元1402年,朱棣于南京登基,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下令恢复明太祖设定的官职以及典律,其中便包含宗室制度。】“孤还是反了!”燕王朱棣两眼发黑,现在他感觉自己一点活路都没有了,虽然天幕上说是自己不得不反,而且恢复了父皇的宗室制度。但造反就是造反,谁知道反复无常的父皇会如何收拾自己呢。天幕上说自己造反时是朱允炆当皇帝之后,可现在却是父皇大哥都在的时候,别说造反,就是父皇、太子哥给自己一条白绫,自己上吊迟了点都会殃及儿子高炽、妻子徐氏。“你儿子干得挺好,别说燕王会反,就连朕都想造他的反了。”此时的朱元璋出奇的冷静,不仅没有将一旁才四岁的朱允炆摔死,更没有下旨处理燕王,毕竟朱元璋设立的祖制中还真有一条,如果朝廷出现奸臣,允许诸王带兵入京靖难。【建文帝失踪后,朱棣荣登大明朝第三位皇帝之位,年号永乐,庙号太宗。然而,在嘉靖时期,其庙号改为成祖,故而众人皆称其为明成祖。作为永乐盛世的开创者,朱棣之贡献实不亚于其父太祖朱元璋。但在宗室问题上,他重蹈朱元璋与朱允炆之覆辙,毕竟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追求乃所有帝王之共性。朱棣因自身亦为藩王出身,削藩无异于自扇耳光。他转而采取礼遇诸王之策,以换取诸王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巩固自己新得之江山。其后,朱棣的削藩之举并未如朱允炆那般大张旗鼓,仅削除齐王、谷王、代王、岷王朱楩,其在削藩之时,仍对藩王以礼相待,并颁令限制藩王权力。至此,明朝藩王的兵权与地方治理权尽被削去,仅余宗室供养之制。自此,藩王不得参与领军作战,亦不得涉足地方管理。且将边疆诸藩徙至内地,以防其势力扩张,藩王遂丧失所有实质性权力。至此,明朝宗室除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补助,实打实的权力所剩无几。"掠夺"更多的财富成为了各路藩王的毕生目标。大明弘治五年,陕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上奏,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创造了一项生育纪录,他已经拥有儿女94名。他的众多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生育能力,将"生育"竞赛提升到新的高度,子女高达到163人。到了第三代,庆成王府第三代子孙已经达到510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整个庆王府的宗室直系人口就超过1000号人。】“这个庆成王是本王的子孙后代啊!”晋王朱棡一脸陶醉地说道,刚刚从天幕上虽然知道自己要死在父皇前面,但考虑到洪武三十一年,自己也要四十多岁了,也不算短寿。而后代子孙如此之多,对于一个亲王来讲,也的确是值得吹一吹的事儿。只是仍然觉浸在悲痛之中的朱棣并没有注意到天幕之中,否则他一定要跟那个叫嘉靖的后代论一个道理,凭什么给他一个成祖的庙号,难道就是为了要告诉世人,自己得国不正吗?【洪武年间,朱元璋册封了朱棡为晋王,到明末,有封爵的晋系宗室后人就已经达到1851位;河南的周王,到万历年间的直系宗室已经超过五千人。洪武三十一年为止,明朝皇家档案馆上能够查找到的皇室直系宗室人口不过才58人。到永乐年间增长到127人,嘉靖年间8203人,一百年之间暴增60倍。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增加至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玉牒上记载的皇室人口已经超过人。世界上任何一个家族,也没有如此快的繁衍速度。到了明朝末年,皇帝已经放任宗室人口任意增长。外部压力过大使得朝廷根本无法对内形成有效的钳制,释放过大的压力反而会给各路藩王揭竿而起的机会,也只好放任宗室人口任意发展。在明朝万历32年,在册的宗室有62万人,年俸禄2384万石,相当于国家收入的84。到了天启4年,在册宗室为133万人,年俸禄3967万石,相当于国家收入的143。也就是说光是明朝宗室的俸禄,其实就已经超过了国家总收入。这还不计算军费,皇室开支,官员开支,修水道等等的开支,因此明末赋税徭役非常重,也把很多权利直接下发给宗室,让他们自己收钱。宗室过于优厚的待遇导致民众苦不堪言,宗王供养制度导致大部分税收用于抚养增长迅速的宗室人口。加上藩王拥有自己土地的使用权,导致大量税收无法上交国库,都进入藩王个人口袋,他们就像是寄生虫一般,光明正大地吸这个羸弱不堪的王朝的血。】洪武时空朱元璋听着天幕上报出的数字,此时他已经来不及再想什么马皇后、太子朱标去世,燕王朱棣靖难继位之些事情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这么能生,花费如此巨大,就算没有天灾,恐怕这个大明朝也迟早要完蛋的。:()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