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南明是怎么回事 > 第98章 失败的李定国(第1页)

第98章 失败的李定国(第1页)

孙李之争看似以李定国的胜利落下帷幕,但实际上,这场争斗只是一个开始。李定国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在内政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此外,他与孙可望的旧部关系紧张,难以整合内部力量。更糟糕的是,就连曾经的战友刘文秀也被他所不容,使得大西军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西军迅速分崩离析,仿佛雪崩一般无法阻挡。晋王李定国主政后,刘文秀原本看到了一丝希望,认为可以借此机会推动朱由榔北上贵阳,以重振旗鼓。由于大西军连续失利,导致内部出现严重问题,将皇帝推向前方,可以起到鼓舞士气、收复四川的重要作用。一旦成功进入成都,便能够巩固西南三省的局势,为后续的北伐计划奠定坚实基础。面对这个全新的战略规划,即便是一贯表现得软弱无能的朱由榔,此刻也不禁感到兴奋异常,并且表示出了强烈的意愿去接受并执行它。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状况出现了——李定国竟然对这个提议表示了否定。或许是由于李定国深知朱由榔的性格较为懦弱,不希望他卷入战争的旋涡之中。但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是李定国期望将朱由榔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愿看到朱由榔借此机会渐渐沦为刘文秀的附属品。更要命的是,李定国竟然还干扰刘文秀收复四川的进程。大臣金简为此上疏提醒道:“内患虽除,外忧方棘,伺我者方雁行顿刃,待两虎之一毙一伤以奋其勇;而我酣歌于漏舟,熟睡于积薪之上,能旦夕否乎?二王老于兵事者也,胡亦泄泄如是。”(译文:内患虽已除去,但外忧却愈发严峻,那些伺机而动的敌人正像雁群一样排列整齐,磨刀霍霍,等待着我们这两只老虎中的一只死去或受伤,以便他们能够趁机奋力出击;而我们却在漏水的船中酣畅高歌,在堆积的柴草上熟睡,这样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呢?二位王爷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也如此懈怠?)刘文秀对李定国逐渐变得狭隘的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他却无力阻止李定国个人的变化。为了自己和大局着想,刘文秀决定注重团结孙可望的部下兵将。他的豁达大度收到了极为显着的效果,多达三万余人的秦王旧部都愿意归附于他。其中包括大将冯双礼,甚至连艾能奇之子艾承业,后来也与刘文秀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与李定国则逐渐疏远。当初大西军的将领们对李定国寄予了厚望,如白文选等大将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们深知同室操戈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因此选择罢手,以维护大局。这充分显示出大批将士在关键时刻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利害关系。然而,李定国对孙氏旧部却心存芥蒂。在交水大捷后,他犒赏将士,积极备战。但在论功行赏时,他将原来孙可望的部队称为“秦兵”,而将自己的部下称为“晋兵”。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招致了不少原来孙可望部下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刘文秀建议收编所谓的“秦兵”三万多人,并派遣他们去巩固边疆。将士们纷纷响应,愿意前往四川作战,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和忠诚。然而,李定国却对刘文秀团结将士、试图巧妙化解分歧的做法感到不满。他强行召回刘文秀,中止了收复四川的行动。这一举动让这位仅存的兄弟感到十分悲痛和心寒,次年便含恨而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文秀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无私精神。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精心窖藏的财宝全部捐献出来,这个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更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他深知,要想收复四川,必须要加强夔东十三家众义军的力量,于是他建议疏通这些义军,招募更多的军士。他为此费心谋划,不遗余力,希望能够为收复失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刘文秀还对李定国寄予厚望。他深知李定国的才能和勇气,更进一步激励他北上陕西,进发洛阳。他相信,李定国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战绩,为实现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同时,他也希望李定国能够辅佐朱由榔,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国家重新走向繁荣昌盛。李定国的这一行动不仅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也让大西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原本有望重振旗鼓的大西军,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和纷争,逐渐走向衰落。而刘文秀的离去,更是让大西军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袖,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李定国此时也一改孙可望联明之时的以我为主的政策,在内政方面,李定国为了讨好南明与沐天波等旧势力,甚至去除了孙可望的许多措施。例如,营庄法等政策的废除,显示出他在治理地方上的策略调整。然而,这也意味着晋王在治理地方方面可能不如秦王孙可望那样有远见。,!在联明初期,大西军在孙可望的有意无意安排下,一直牢牢掌握着行政、军事、财政等各个方面的实权。孙可望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总统天下兵马钱粮,节制诸文武”,使得大西军在西南地区迅速崛起。对于这件事,永历朝的大臣钱邦芑曾经写信给孙可望,希望他“文武官员的升降都要禀报天子,征伐的行动和停止一定要请示朝廷的命令”,也就是说孙可望提拔和贬谪文武百官要向天子禀报,打仗行军要听从南明朝廷的安排,但是这个时候一心想要当“国主”的孙可望完全听不进去。于是钱邦芑就转而拉拢李定国,鼓动他率领勇猛的军队,扫荡不服从朝廷的人,将来分封土地,世袭爵位。对于李定国这样头脑中充满了忠君思想的将领来说,这种忠君爱国的“春秋大义”无疑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在这种思想的深深灌输下,李定国愈发坚信自己过去跟承张献忠所走的选择道路是错误的,他在内心深处立下誓言,从此往后,定要全心全意地效忠于永历皇帝和南明朝廷,毫无保留。为了避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流贼”这般负面的名声,李定国毅然决然地与农民起义军彻底划清界限,割舍掉一切与过往的关联,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南明封建官僚集团的阵营。首先,李定国效仿“关羽、张飞、姜维”,将自己与永历皇帝以及南明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李定国入主云南后,他以永历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所有事务皆宣称是遵循天子诏令行事。尽管永历皇帝因自身性格懦弱且顾虑重重,依旧规定“兵马总归晋王(李定国)执掌”,官员的任免也全权交由李定国决定。然而,李定国却始终以南明“忠臣”自居,坚守着“军行进止,一以诏敕从事”的原则。不仅如此,李定国还打破了大西军对南明官员“不复假以事任”的惯例,将至关重要的京城卫戍部队“禁军”交由沐天波掌管,目的是镇压“内贼”。而这些所谓的“内贼”,正是那些曾经与大西军并肩作战,如今却对他表示反对的战友。更为严重的是,李定国竟然默许了沐天波率兵擅自行动,导致了大西军将领王尚礼的惨死。王尚礼,曾经是孙可望的心腹爱将。然而,在李定国与孙可望关系破裂的关键时刻,他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胸怀。他毫不吝啬地向李定国伸出援手,试图化解双方的矛盾,维护大西军的团结。然而,李定国却对这份情谊视若无睹。他任由沐天波率领军队肆意妄为,将王尚礼逼入绝境。最终,王尚礼不幸被杀,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一举动,令大西军中的名将白文选、冯双礼等人深感痛心与失望。他们无法理解李定国为何如此冷酷无情,对曾经的战友痛下杀手。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寒意,对未来的局势感到迷茫和担忧。李定国的这一举措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议论。有人认为他此举是为了维护南明的稳定,展现自己的忠诚;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他是在借机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李定国似乎都不为所动,坚定地执行着自己的决策。在孙可望时期,大西军依旧沿袭着明末农民军“右武轻文”的淳朴传统。然而,后来李定国掌权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居然大规模地任用南明官员,其中包括马吉翔、内侍庞天寿、龚铭、金维新等人。永历朝的腐败之气迅速蔓延,很快就侵蚀了李定国和他所领导的大西军。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也破坏了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永历身边的金维新被授予吏部侍郎兼都察院一职,这一任命犹如一颗巨石投入湖中,在内部激起千层浪。原本平静的局势瞬间被打破,纷争和矛盾如潮水般涌现,内讧四起。而曾经出卖过李定国的马吉翔,却凭借着他的巧言令色和谄媚奉承,大力拍李定国的马屁,不仅成功地躲过了这场风暴,而且保住了自己的地位。然而,大西农民军的那些老人旧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的地位日益沦落,昔日的荣耀与尊严渐渐消逝。李定国对他们的进一步迫害,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曾在孙可望掌权时期救济了李定国老营的王尚礼,如今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含恨而死。狄三品、王会、张光翠等一大批大西军将领,也被降职削爵,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刘文秀的郁郁而死,更是给大西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的部将陈建、邹简臣在李定国下令逮捕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逃亡四川,寻求一线生机。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如今却分崩离析,各自飘零。南明的官僚勋贵士绅们,本来就对广大的大西军将士心怀强烈的仇恨。在李定国的支持与纵容下,他们变得更加猖狂,肆无忌惮地欺压和剥削大西军的将士们。此时的大西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曾经那支充满斗志和战斗力的队伍。,!大西军完成了封建化的转变,其首领们逐渐融入了官僚士绅地主阶层。这种转变使得大西军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不再是为了推翻腐朽统治、争取人民权益而战,而是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无怪乎时人会欢呼:“李定国入滇,朝政一新,衣冠复振矣!”然而,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南明政权此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别说统一天下,就连与清朝划江而治都异常困难。国家尚未统一,南明政权却开始大力打击军事将领,任用那些腐朽堕落且:()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