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从沪市飞往燕京的“子爵号”,平稳地着6在都机场,李小琳搀扶着李尧堂,慢慢地走下登机梯,就见机坪上站着一群人。
方言,也在其中。
“巴公!”
“巴兄!”
在一声声叫声中,万佳宝率先走了上去。
李尧堂既感动又无奈:“唉,都说了,不用来接机,你们偏偏,这又是何必,何必呢。”
“巴公,千万别这么说。”
章光年带着冯木等人,笑脸相迎。
万佳宝道:“巴兄,今年你七十八了吧?”
“对,七十八。”李尧堂说。
“我七十二,你七十八,加在一起,有一百五十岁,而我们还在不断通信,这是多大的幸福,巴兄,你使我感到幸福,你是我的真朋友!老朋友!”
“哈哈哈!”
长辈跟长辈寒暄,小辈跟小辈聊天。
李小琳跟万芳、方言凑在一块,边走边聊,“在你那么多观点里,爸爸最喜欢的就是’岭南文学‘,说这种深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学,是有生命力的,是值得提倡的……”
“岭南文学现在还只是个空壳子,跟之前的‘纯文学’一样,没有任何代表作来支撑。”
方言说,等《一代宗师黄飞鸿》表了,岭南文学有了代表作来支撑,才能更进一步。
然后,岭南文学展了,这种扎根在民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也就有了支撑,也能更进一步。
一层叠一层,老千层饼了。
“你有没有想过,给这种把‘根’扎在民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下个什么定义?”
李小琳好奇道:“或者像反思文学、岭南文学、纯文学这样,取一个好理解的名字?”
“还没想好。”
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要等等看。”
“等什么?”
李小琳和万芳互看一眼。
方言笑了笑,要看《一代宗师黄飞鸿》能不能点起岭南文学这把火,就算岭南文学这把火燃起来了,还要看能不能蔓延全国,带动全国各地兴起挖掘本土的民族地域文化。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就在三人聊得热火朝天时,李尧堂和万佳宝正不动声色地看向他们,特别是方言。
“小方又进步了。”
李尧堂感慨了一句。
“是啊,诗歌、散文、小说……”
万佳宝笑道:“在戏剧方面,这回他在《商鞅》帮了不少忙,出了不少的主意。”
“你越这么说,我就越期待明天的戏。”
李尧堂慢悠悠地拄着拐杖。
“读了伱给我写的那些信,我一直都想有点东西拿出来,以前是思疲力竭,不是无从下笔,就是写得难以入目,真的是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