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珠帘掀动,大皇孙季世梁走了进来,他的脊背挺直,明明六七岁,气势却不输十几岁大家公子。
他的长相是那种女娲娘娘捧在手里细细雕刻的完美样貌,小小的五官已经渐渐长开,精致秀美,周身矜贵却带着疏离。
季世梁和季世康不一样,他很是注重规矩礼仪,渐渐长开了的身子伏在地板上,拢袖作揖行礼,一套繁琐冗杂的礼仪做完之后,这才起身唤道:“世孙拜见皇祖母。”
李皇后对他这套礼仪已经见怪不怪了,早些的时候,她还拦着他不让他行这么繁琐的礼,但是这孩子就是轴得很,怎么说都不行。
该行的礼该有的礼数,不论何时何地,该做的他就是要做了,一板一眼的,和活泼调皮的世康完全不一样。
看这孩子也没觉得琐累,便就随他去了。
李皇后拍了拍一旁的位子,“来,坐在祖母身旁来。”
梁梁顺势坐下,坐姿都是端正的。
李皇后道:“今日是你弟弟第一次去宋府的幼儿园,额,就是和你们那边发蒙识字学堂差不多的园子,你二人平日里一块玩耍的就不多,祖母想让你去宋府接康康回来。”
季世梁垂眸思索片刻,功课还有许多没有温习的,但想到这是祖母的嘱托,他不好推辞,若是回来的迟了,挑灯夜读吧。
便点了点头,应下了。
李皇后慈祥和蔼的笑了,拍拍梁梁的落在一旁的手,很是欣慰,她就知道梁梁不会拒绝的。
这孩子什么都很优异,哪怕是和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一起上学,但成绩却一直都是最优异的,从不落人后。
皇帝也对梁梁欣赏有加,但却从来没有当着他的面夸赞过他一回。
哎,这个皇帝,算了,不想他了。
梁梁什么都好,就是好像和康康不是很亲,没有人家那种亲兄弟亲到了骨子里的感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孩子天生薄凉,还是说因为两个孩子没有日日在一块过,才生分了的?
梁梁每日不是读书就是温习功课,从未见过他玩耍过片刻。
康康倒是每天开心的不行,若不是腿短,怕是现在都能上房揭瓦了。
李皇后回眸看了眼角落的漏刻,慈笑道:“时候差不多了,你过去康康应该下学了。”
季世梁领了命,恭敬谦和的行了礼,便退下了。
李皇后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心疼的摇摇头,这孩子,就不会给自己玩一会的时间吗,别人家六七岁的孩子,哪有他这样天天读书的。
这个年岁的孩子,大都才刚开蒙,他倒好,都已经开始念五经吟诗作对了。
一旁的丫鬟看出李皇后的忧心,笑着宽慰道:“娘娘莫要焦急,奴婢倒是觉得娘娘此举甚好。如此一来,大皇孙也有片刻休憩的时间,还能增加大皇孙和小皇孙的相处时间,这样日日相处下来,兄弟两个必然亲近起来了。”
被看出来心思,李皇后哑然失笑,嗔道:“就你小丫头点子多,话都让你说了,我倒什么都不用说了。”
随后叹了口气说:“不过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也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让他们兄弟两个变得亲近起来。”
“一定会的,小皇孙活泼,刚好中和了大皇孙的沉稳,多好呀。”
李皇后期盼的点点头,“希望如此吧。”-
御书房中,皇帝拿着战报,脸上的喜色掩盖不住,他忍不住跟一旁的总管公公说:“好好好,不愧是我季家儿郎!这一次的翻身仗打的真是漂亮!!!”
其实这个战报已经过了好几天了,皇帝刚刚在批折子的时候,看到了压在一旁的战报,又拿了起来,越看越高兴。
好好好,季如珣这一次算是撑住了,不光在援军赶来之前守住了夏川,还在援军到了之后,反攻把边关打了下来,再一次把突厥赶到了关外。
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精彩!
总管公公见皇帝高兴,又看他这一会儿不批折子了,索性把刚刚皇后那边的事跟皇上说。
“陛下,刚刚大皇孙出宫去了。”
皇帝挑了挑眉,没当回事,随意的问道:“出宫去了?出宫干什么去了?”
大皇孙有时也会出宫去,观察民情,感受子民,这也是他们作为继承人的一项课业,是以皇帝也没当回事。
只听那总管公公继续说:“不过这一次大皇孙出去不是做课业去了,而是皇后娘娘吩咐他,叫他去宋府接小皇孙去了。”
皇帝这下疑惑了,放下手中的战报,道:“阿康去宋府的时候,不是派了一些人了吗,直接回来不就行了,怎么还需要阿梁再去接?”
总管公公揣度了一下圣意,沉吟了片刻,慢慢试探着说:“娘娘或许是想通过此举增进一下两位皇孙的情谊吧。”
皇帝脸色沉了沉,“亲兄弟,光是血脉就足够亲近了,还需其他行径来增补吗?!皇后真的是多此一举,这不是耽误阿梁的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