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馆长都来叫了,只好让他们三个过去。
卓夫人跟自己相公小声道:“都到这会了,何必如此紧张。”
说完,卓夫人又让人送点消食的茶点,别让孩子们积食了。
本以为闷葫芦相公依旧不回话,谁料相公道:“上学那会他就这样。”
这说的,显然是薛馆长。
卓夫人也不意外相公接话,只是心疼孩子读书辛苦。
一直到未时正刻,各家基本去看四书组孩子们大比了。
十二个私塾家学,共计六十个童生。
这些最小十二,最大十八的孩子们,正是宜孟县的希望,更是各家的希望。
纪家人去主彩棚的时候,还有人艳羡道:“你家三个男丁,全都过了博学馆的选拔,实在是厉害啊。”
“纪家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看看这三孩子,瞧着都卓尔不群。”
原本以为会在私塾大比丢人的纪家人,此刻颇有些淡定。
管他呢,能来参加就已经很好了。
再说他们三人,年纪都小,已经是一种成功。
纪家人淡定,薛馆长反而极为紧张。
要说往年也有大比,可郝助教从未见过馆长如此紧张。
薛馆长道:“你不明白,今年有纪霆,他是纪伯章的儿子。”
郝助教直言:“纪霆确实有天分,可他学习时间到底短,今年只怕不行的。”
“明年大比,或许能拿第一。”
谁料薛馆长却道:“他是纪伯章的儿子,天分就不该如此。”
这话说完,薛馆长自己都顿了下,似乎想到什么:“当年的纪伯章能拿第一,他也能,只要逼他一把即可。”
郝助教并非宜孟县本地人,虽知道纪伯章当年给同龄人造成多大的压力。
可这样看重他的儿子,似乎也没必要吧。
只听锣声一响,四书组的比试就此开始。
第一场比的是背默,没什么好说的。
纪霆前几日才默过,此刻也是下笔如有神,甚至还能查漏补缺。
时间一点点过去,如今日头有些晒了。
还好县学早有准备,否则卓夫人都想让孩子别考来了,省得晒伤。
纪伯章听着,罕见笑了笑,让妻子少安毋躁。
听着他们说话,有人好奇道:“纪大人,您当年私塾大比,也是这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