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秦川被一阵淡淡的花香唤醒。
窗外的木槿花悄悄开了两朵,紫白相间,安静盛放。
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拉开窗帘。
阳光正好,不刺眼,洒在窗沿上的玻璃水杯泛着柔和的光。
他洗漱完,换上棉麻衬衣,提着帆布包出了门。
巷子口的早餐摊热气升腾,老板娘忙碌地翻煎饼,锅边的油香和葱香交织在一起。
“小秦,今天豆腐脑新加了虾皮,要不要尝一碗?”
秦川点头笑了,站在一旁接过热气腾腾的早餐。
吃完后,他没像往常那样走向河堤,而是朝镇西边的小巷走去。
那是小镇新开的一家木艺作坊,是前段时间搬来的一位年轻手艺人开的。
他走进院子时,院内的木屑香扑鼻而来。
几块待雕刻的木板整齐摆放在墙边,屋内传来锯木的声响。
那位年轻手艺人正用一把细齿锯慢慢描着弧线。
他回头看到秦川,放下工具擦了擦汗。
“来看看?”
秦川点头,走过去一起查看图纸。
他们讨论的是一个三层书架的构造问题。
年轻人技术扎实,但缺乏对空间结构的把握。
秦川便拿过铅笔,在图纸一角画了个斜切支撑的连接方式。
对方看了几秒,恍然大悟。
“原来可以这么做,省木料又稳。”
两人一边聊一边干活。
从上午到午后,书架的第一层骨架就基本成型。
中午,作坊里一锅简单的杂蔬汤和白米饭,配着晒干的萝卜干。
几个人围坐在院子里,边吃边笑。
饭后,秦川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帮他一起打磨边角。
直到黄昏时分,天边染上一层金红色,他才起身道别。
年轻人把他送到院门口,笑着说。
“你手比图纸更会说话。”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沿着西巷慢慢回到旅馆时,街道两侧灯光刚亮。
每一盏灯都罩着玻璃罩,透出温润的黄光。
远处传来小提琴的练习声,是镇上小学正在排练校庆节目。
旅馆门前那株薄荷又抽出了新枝,他蹲下去理了理枝叶,拈起指尖一闻,清凉入鼻。
晚上,小镇图书馆有一次特别的故事会。
由几位年长居民分享过去三十年间小镇的变化。
有的讲起小时候跟父母一起挑水穿过三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