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那通报的下人去了许久,也不见回话。前院的门被推开,从内院走出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
nbsp;nbsp;nbsp;nbsp;女孩穿了件紫色的薄袄,扎了童子头,看起来不过八九岁,她慢慢蹲下来,盯着一株杂草一直看,眉目恬淡,仿佛置身世外。
nbsp;nbsp;nbsp;nbsp;传言杨太师膝下还有一个庶女,但那庶女是个傻的。虽不是哑巴,长到八九岁了却从不跟父母以外的人说话,夏不知热,冬不知凉。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听那描述,猜测多半是自闭症。看这孩子的样子,大概就是那个庶女了。
nbsp;nbsp;nbsp;nbsp;女孩蹲在那里眼睛也不眨一下,目光呆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nbsp;nbsp;nbsp;nbsp;没过多久又出来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少年站在女孩身后轻声问:“思政在做什么?小爹到处在寻你。”
nbsp;nbsp;nbsp;nbsp;女孩眨了眨眼睛,依旧蹲在原地。
nbsp;nbsp;nbsp;nbsp;少年伸手:“跟哥哥走吧?”
nbsp;nbsp;nbsp;nbsp;这时候有个管家模样的人从内院过来,看到兄妹俩就皱眉,下意识朝杨思焕这边望了一眼,杨思焕早已把窗子关上了。管家见状便走到兄妹俩面前。
nbsp;nbsp;nbsp;nbsp;“少爷,今天有客人来府上,家主请您带小姐去西屋练字。”管家说着,摸了摸女孩的头顶,将声音压低了些,道:“去吧。”
nbsp;nbsp;nbsp;nbsp;院里没了声响,良久之后管家亲自过来将杨思焕领进内院,途经那株杂草,杨思焕低头掠了一眼,原来是蓼【l子。从石头缝里钻出的蓼子,还结了果。
nbsp;nbsp;nbsp;nbsp;这时候已不见两个孩子的踪影。
nbsp;nbsp;nbsp;nbsp;“大人,我家大人还在书房等着您呢。”管家柔声催促,面上带着微笑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早闻杨太师清正廉明”杨思焕淡淡说道。
nbsp;nbsp;nbsp;nbsp;内院的槐树根顶石而出,墙根下、花坛边布满青苔,游廊边雕花的栏杆已经褪为本色,宅子不大却古朴幽静,但也看得出来,好久没有修过了。很难想象这是权倾朝野的内阁次辅兼太师的私邸,太朴素了些。
nbsp;nbsp;nbsp;nbsp;“家主念旧,宅子是先主子留下的,家主便不舍得搬走。”管家不疾不徐的说道。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颔首,多的话就没再说了,抬脚往前走。
nbsp;nbsp;nbsp;nbsp;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驾崩后,不少老臣落马,就连徐将军都被贬谪下放,先帝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更何况那初露头角的新皇呢?
nbsp;nbsp;nbsp;nbsp;早有传闻说新皇作为太女时和太师之间就有罅隙,她虽表面上敬重太师,实际上事事在和太师较着劲,似有唱反调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师生二人实则并不和睦,在这种情况下,杨思焕稀里糊涂来应杨太师的邀,她自知不妥,但又无法。
nbsp;nbsp;nbsp;nbsp;杨永清刚完成了一幅墨画,画得是一丛竹木。
nbsp;nbsp;nbsp;nbsp;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瘦竹,倒有股清风傲骨的意思在里头。她盖了章,抬眼看着杨思焕进来。
nbsp;nbsp;nbsp;nbsp;“来了?杨大人。”杨永清道,“过来,看看本官这画作得如何?”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就过去认认真真看了一下,她想,人家既然叫她看,她看完肯定得说点什么,不能只说“很好,很漂亮。”
nbsp;nbsp;nbsp;nbsp;这样说显得她很没涵养。
nbsp;nbsp;nbsp;nbsp;她想了想,准备开口夸赞,手边冷不防地递来一只笔,杨永清道:“本官若没记错,杨大人是三鼎甲出身,又在翰林院留职,想必文采斐然,不如为本官作诗一首?”
nbsp;nbsp;nbsp;nbsp;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思焕也不好推脱,不紧不慢地接过笔。想了想,然后道:“好画配好诗,但下官才疏学浅,不敢辱没了大人笔墨。不妨这样吧”
nbsp;nbsp;nbsp;nbsp;她提笔写下:
nbsp;nbsp;nbsp;nbsp;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nbsp;nbsp;nbsp;nbsp;写到这里,笔尖微涩,她便去蘸墨。
nbsp;nbsp;nbsp;nbsp;烛台轻放在杨思焕的手边,杨永清亲手给她磨墨。
nbsp;nbsp;nbsp;nbsp;“好诗,好字,你继续。”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抿着嘴,怀着对诗人无比崇敬的心情,继续将剩下的写完,后道:“这诗出自一位姓郑的老先生之手,下官很喜欢,觉得此诗恰合画境,便借来一用。”
nbsp;nbsp;nbsp;nbsp;杨永清点头嗯了一声,看起来很满意。
nbsp;nbsp;nbsp;nbsp;“小杨,坐。”她道。
nbsp;nbsp;nbsp;nbsp;此言一出,杨思焕稍稍愣了愣,杨永清唤她“小杨”。
nbsp;nbsp;nbsp;nbsp;“无外人,你不必拘束。”杨永清给她倒了一杯茶,自己就坐在太师椅上挑着杯里的浮叶。“太平猴魁,产自你我的老家,徽州,品品看。”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淡淡一笑,闻着茶香啜了一口。茶叶她还是喜欢安吉白茶,但这不是品茶的时候。
nbsp;nbsp;nbsp;nbsp;杨太师这话的重点在于,点明她们是老乡这件事。果然,她马上接着说:“你入仕不到五年吧?做到礼部侍郎,难得。”顿了顿又道:“在你之前倒还有一位,也差不多。前任礼部尚书周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