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像,像。”于志宁忍笑忍得辛苦,在观向粉墨登场的李小六时乐得更欢,“小六尤为肖似。”
nbsp;nbsp;nbsp;nbsp;以为他是在夸自己,李惜愿弯弯眼梢:“怎么样?”
nbsp;nbsp;nbsp;nbsp;长孙无忌视她得意表情,自上而下将她望去,笑道:“妙极,该予唐国公过目。”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行至城南,已然月上柳梢,恰是观星最佳时分。
nbsp;nbsp;nbsp;nbsp;今日月色清朦,兄妹俩趁着这点依稀微光上坡,见台上围拥了十余人,其间一男子身着蓝青道袍,头戴灰白纶巾,虽光亮昏暗无法辨认面目,却亦可窥得其松风鹤形,神清骨秀。
nbsp;nbsp;nbsp;nbsp;“那便是相士袁天罡,年纪虽青,然所观之相无有不准,生来便身负神异。”两人躲在一棵榕树背后,李世民小声介绍。
nbsp;nbsp;nbsp;nbsp;“为何有人天生就擅长这些深奥之理?”
nbsp;nbsp;nbsp;nbsp;“就和小六会书法,房杜二先生擅文政,而你侯段两个阿兄晓兵机一个道理,上天总会赐予某人一项天赋。”李世民瞳中又飞过光芒,这往往是他自诩自夸的征兆,“当然,为兄诸般皆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小六自齿间挤出一个笑容。
nbsp;nbsp;nbsp;nbsp;今日风大,高台上袁天罡音声被冲淡许多,因此落入两人耳中时,其实并不十分真切。
nbsp;nbsp;nbsp;nbsp;只隐约捕捉得甚么“斗魁”“分野”“心宿”,其余言语俱仅能依稀辨认,她一会儿便失去了兴趣,与李世民一道仰头观起天上的星星。
nbsp;nbsp;nbsp;nbsp;斜上方视野开阔,漆黑夜幕正中缀饰星点,随风盈盈闪烁,举目望去,恰如于茫然沧海中奔流。
nbsp;nbsp;nbsp;nbsp;再转换眸光,山下长安城安宁憩息,灯火萤萤,逐渐点亮李小六瞳底。
nbsp;nbsp;nbsp;nbsp;李世民稍晓一些星象知识,手指着为她讲演,她目不转睛注视,方知分野原是古人将华夏大陆分为十二组,与天空上的二十八宿对应,即为“十二分野”。
nbsp;nbsp;nbsp;nbsp;于是她不禁问:“长安属于甚么分野?”
nbsp;nbsp;nbsp;nbsp;“分星属鹑首,乃秦分野。”难不倒李二郎。
nbsp;nbsp;nbsp;nbsp;“阿耶又在哪里?”
nbsp;nbsp;nbsp;nbsp;李世民指予她看:“阿耶所在之处分星为实沈,星宿乃觜参,属晋分野。”
nbsp;nbsp;nbsp;nbsp;李小六貌似有悟:“怪不得叫晋阳,是否因为位于晋水之北?”
nbsp;nbsp;nbsp;nbsp;“贺喜小六,有望成为李家第一位小才女。”李世民揶揄。
nbsp;nbsp;nbsp;nbsp;她气呼呼瞥他,风中忽然传来一阵蜂拥的脚步声。
nbsp;nbsp;nbsp;nbsp;原来袁天罡已讲毕,监候们各自四散离去,此外高台还余留一人正与其促膝详谈,李惜愿凭着后世的惯性思维,理解为袁老师在给听不懂的差生开小灶。
nbsp;nbsp;nbsp;nbsp;她打个呵欠,捅捅李二郎:“他们都走了,咱们也回去睡觉罢。”
nbsp;nbsp;nbsp;nbsp;李世民点头答允,才扯着她袖管踏出离开的第一步,身后蓦然响起一道清朗男声:“两位藏于树后想必未听分明,何必急于就此离去?”
nbsp;nbsp;nbsp;nbsp;闻言,李小六顿时泄了气,瘪唇与李二郎对视:
nbsp;nbsp;nbsp;nbsp;还是被发现了。
nbsp;nbsp;nbsp;nbsp;“请二位上来高台,袁某愿不辞劳苦,重复一回。”袁天罡展袖相邀。
nbsp;nbsp;nbsp;nbsp;她只得硬下头皮跟在哥哥身后爬上梯阶,全程低垂脑袋,不敢对视。
nbsp;nbsp;nbsp;nbsp;袁天罡却格外和善,声调并无分毫怪责:“二位既费心来此,何以未得收获便急于告辞?”
nbsp;nbsp;nbsp;nbsp;“这不是做贼心虚嘛。”李小六老实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