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赶集日,镇上人特别多,人来人往间接踵摩肩,熙熙攘攘。
nbsp;nbsp;nbsp;nbsp;只要有两人以上聚在一块,且有一人似在卖东西,便能吸引其他人过来。
nbsp;nbsp;nbsp;nbsp;爱瞧热闹,是老祖宗们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nbsp;nbsp;nbsp;nbsp;一方十二文的帕子,有人嫌贵,也有人觉得值当。
nbsp;nbsp;nbsp;nbsp;陆鸢的第一个客人,一下子就卖了两方帕子。
nbsp;nbsp;nbsp;nbsp;又进账二十四文钱,分成八文钱。
nbsp;nbsp;nbsp;nbsp;陆鸢顿时情绪高涨。
nbsp;nbsp;nbsp;nbsp;要是把绣帕和荷包都卖完了,就能把分给何老婆子的银子给挣回来。
nbsp;nbsp;nbsp;nbsp;想到这,陆鸢就更卖力了。
nbsp;nbsp;nbsp;nbsp;面前有三个人,她卖力推销:“我这帕子上的绣样,可是城里最时兴的花样,在城里可得几十文钱一条呢,只是路太远了,家里有病人,不便出远门,只得就近售卖。”
nbsp;nbsp;nbsp;nbsp;“就剩这几方了,想买的就赶紧了,不然得等到下个月,我才会继续出摊。”
nbsp;nbsp;nbsp;nbsp;年纪稍长的一个中年妇人,从中挑了个荷包,谈了会价格,陆鸢就少收了一文钱。
nbsp;nbsp;nbsp;nbsp;陆鸢开了张,连续卖了两方绣帕和一个荷包后,自信心大涨,她一边推销,一边又吆喝几声:“精美绣帕,荷包,县城最时兴的样式,快来瞧瞧”
nbsp;nbsp;nbsp;nbsp;脸皮子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银子,能买粮买肉的银子。
nbsp;nbsp;nbsp;nbsp;陆续地又来了几个人。
nbsp;nbsp;nbsp;nbsp;何老婆子的绣活确实出色,刺绣精美,让人喜欢。
nbsp;nbsp;nbsp;nbsp;没多久的功夫,篮子里只剩下一只荷包了。
nbsp;nbsp;nbsp;nbsp;她喊住正要走的人,说:“最后一个荷包了,便宜卖,开始卖的时候是二十文一个,现在只要十八文,买一个吧。”
nbsp;nbsp;nbsp;nbsp;那姑娘方才就爱不释手看了许久,但觉着贵,就没要。
nbsp;nbsp;nbsp;nbsp;但听到能少两文,就动心了,但又想更便宜,开口砍价:“十七文我就要了。”
nbsp;nbsp;nbsp;nbsp;陆鸢:“不成不成,十八文已经够少了,人家铺子可是卖到二十五文了呢。”
nbsp;nbsp;nbsp;nbsp;那姑娘又磨了许久,见真的不能少了,才十八文买下了。
nbsp;nbsp;nbsp;nbsp;把绣品全卖完了,她用原先包绣品的布把铜板也全包了起来,仅两百枚铜板,沉甸甸的。
nbsp;nbsp;nbsp;nbsp;感受到这份重量,陆鸢心情美美的。
nbsp;nbsp;nbsp;nbsp;她在心下算了一下,加上卖云耳的七十文钱,一共有一百八十六文钱。
nbsp;nbsp;nbsp;nbsp;扣了何老婆子的钱,有六十六文是她的所得。
nbsp;nbsp;nbsp;nbsp;陆鸢脸上挂着笑,询问了路人医馆何在,她就带着好心情去找吴记医馆。
nbsp;nbsp;nbsp;nbsp;在路过茶水摊时,陆鸢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nbsp;nbsp;nbsp;nbsp;走了一路,又吆喝了许久,早已口干舌燥,但看到一文钱一碗茶水,她又硬生生给忍住了。
nbsp;nbsp;nbsp;nbsp;从医馆出来,看到有人卖豆浆,实在没忍住,就花了一文钱买了一碗。
nbsp;nbsp;nbsp;nbsp;豆浆比起茶水,起码是粮食做的,一碗豆浆下去,好歹还能起到饱腹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只是这时代的豆浆口感粗糙,磨得不够细腻,也没什么香味。
nbsp;nbsp;nbsp;nbsp;尽管如此,还是陆续有人买上一碗,既解渴,也饱腹。
nbsp;nbsp;nbsp;nbsp;陆鸢看着来喝豆浆的人,心里隐约有了想法。
nbsp;nbsp;nbsp;nbsp;这豆浆制作不算难,平日里她也没少打豆浆喝,也掌握一点小技巧,能让豆浆更香浓。
nbsp;nbsp;nbsp;nbsp;只是区别在于没有破壁机,得用石磨磨。
nbsp;nbsp;nbsp;nbsp;祁晟吃的流食,是用精米磨的,就说明村子里是有石磨的。
nbsp;nbsp;nbsp;nbsp;心里有了算计,她立马付诸了行动,沿着市集问了几家黄豆价格,有四文一斤的,也有五文一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