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艾哈迈特霍加:《“香妃”的传说——大小和卓木政权灭亡后被迁居北京的维吾尔人的历史记忆》,《清史论丛》2009年号,第222—251页。
⑤《乾隆至嘉庆年添减底帐》,《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续编》,第4册,第1365页。
三日获封为和贵人,一共只有四五日时间,未免过于仓促。故而此处认为容妃并非小和卓霍集占之妻,而是台吉图尔都的另一位姐妹。另外,回部出身的容妃,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宫中,与其他内务府三旗出身的官女子有何不同,尚不得而知。
[宫廷生活]
容妃在乾隆二十五年获封为贵人之后,第二年即晋封为嫔位,并在七年之后晋封为妃位。从各种待遇上来看,高宗对容妃比较宠爱。①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薨逝。同月二十七日,其金棺由西花园奉移至静安庄暂安。根据档案记载,五月十一日内务府奏称:“此次为容妃之事,于静安庄念四十天回子经。”②亦让容妃的家族成员参与念经,在容妃的棺木上,刻有伊斯兰经文,显示高宗对容妃信仰的尊重。
[封谥释义]
容妃的封号为“容”,满文作“baktan”③,意为“容纳”。
五、怡嫔
[简介]
高宗怡嫔,原民籍后人正黄旗包衣柏氏(柏氏、柏佳氏),柏士彩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十六日。乾隆初年被送入宫中,封为贵人。乾隆六年二月十三日,诏晋为怡嫔。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礼部侍郎木和林为正使,内阁学士雅尔呼达为副使,册封为怡嫔。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薨。同年十一月初二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根据档案记载,高宗怡嫔出身的柏氏家族原为民籍汉人,乾隆七年十二月,在高宗的授意之下被编入八旗,入正黄旗包衣佐领。档案内载,怡嫔之父名为柏士彩,娶妻范氏,另有妾室张氏,其中柏士彩在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病故,范氏在乾隆二十四年二月病故,张氏在乾隆五十四年八月
——————————
①关于容妃在宫廷内的相关生活,可以参考于善浦:《乾隆皇帝的香妃》。
②《奏请赏赐在静安庄为容妃念经之回子等事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52册,第47—51页。
③《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病故。柏士彩生有三子数女,第一子名为柏永吉,入旗之后仕至造办处郎中兼佐领,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月病故;第二子名为柏永庆,入旗之后仕至山东平原县知县,在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病故;第三子名为柏永瑞,乾隆晚年曾任山西吏目。柏士彩的女儿中,除怡嫔之外,还有一女为高宗白贵人,是怡嫔之妹,怡嫔和白贵人姐妹中至少有一位是张氏所出。①在其家族入旗时,高宗曾给予一定的经济保障,档案内开写为:“栢士彩之子栢永吉、栢永庆二人,每人给与披甲三两钱粮米石,赏给住房六十一间,地六顷,每年得租银二百二十两,取租房二十八间,每月得租银十两,以资养赡。”“这也成为后来庆恭皇贵妃等同样出身民籍汉女的后宫主位,其家族入旗时得到经济保障的标准成例。
另外,根据档案,还可以看到怡嫔家族入旗前后的一些情况。
大致在乾隆六年时,江苏布政使安宁在高宗的授意之下,将原籍江苏的柏士彩一家送往京城。柏士彩一家在京城的情况目前不得而知,大概是得到高宗给予的一些赏赐,之后于乾隆六年十月回到江苏。江苏布政使安宁“恐其因内廷走过,在外夸耀,是以于伊等初到接见时,即严加教戒,并密令人在伊住居方近查访”,③严格进行约束管理。乾隆七年,可能考虑到柏士彩一家在苏州究竟不便管理,所以高宗下令将其家入旗。“十二月间,布政安宁送到柏士彩等亲丁十一名口、仆人男妇九名口到京,经奴才奏明,将梧士彩父子入于内务府佐领下。”④正式编入内务府旗籍。但是,在入旗之后,作为旗人,柏士彩一家便要在京城居住,与苏州旧亲友长期分离,所以柏士彩与其妻范氏等要求回苏州探亲,得到准许。柏士彩一家于乾隆八年五月十一日回到苏州探亲,由苏州织造图拉负责安排,图拉“谆切嘱其安静依限回京”,并且“仍不时留心密查”。其后,在当年六月十四日,柏士彩之妻范氏乘轿探亲,经过吴县直街时,轿夫碰倒了路边的一位沈姓孩童,原无大伤,但
————————————
①《为正黄旗宜品常在娘娘及家人入旗清册》,乾隆五十八年,档案号:05-0448-06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奏为人入旗户籍养赡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档案号;05-0448-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奏为内庭主儿之父母柏士彩等回籍置屋并约束家属情形事》,乾隆七年正月十五日,档案号:04-01-14-0008-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奏为入入旗户籍养赡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档案号:05-0448-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是孩童之母金氏撒泼与轿夫扭打、口角。范氏坐在轿中,“以轿夫失错解说,言语过激”,而孩童之母金氏则说“你底下人碰伤了孩子,你还座在轿里,无礼说人”,于是动手扑向范氏,扭打在一起。范氏自认为失了体面,一气之下,乘轿前往吴县衙门,自称被孩童之母金氏“殴抢”。知县派人劝范氏先行回家。范氏回家之后,柏士彩知晓此事,又往告江苏布政使安宁。安宁派人查询,了解事情情况之后,准备判孩童之父沈四重责三十板,并且让沈四和其妻金氏向柏士彩家认错服罪。本来事件到此应完结,结果柏士彩突然又称“失去金簪二枝珠子四棵”,要求沈四一家赔偿。苏州织造图拉了解前后情况之后,认为这是柏士彩有意进行的勒索,而且沈四只是个“卖糕穷民”,哪里赔得起这个钱,①很可能引发人命,被外人广传,所以图拉急忙知会安宁,让柏士彩息事宁人。事情呈报到高宗处,高宗朱批说道:“速催其回京可也。”②恰好在此时,范氏又在苏州偶发旧疾,无法回京,暂行医治养病。最终,范氏在八月初基本痊愈,于是柏士彩一家便结束了回乡探亲的行程,在八月十二日启程返回京城。③
[入宫背景]
如上可知,怡嫔是作为民籍汉人之女被送入宫中之后,被高宗纳为后宫主位。从时间上来看,怡嫔可能是在乾隆朝初年即被送入宫中。
[宫廷生活]
由于目前已知的资料有限,故而对于怡嫔在宫廷内的具体情况不甚清楚。从其民籍汉人之女的身份来推断,她在乾隆朝初年入宫时,可能只是常在位分。乾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高宗曾经下令将后宫内的两位常在晋封为贵人,当时潜邸出身的常在愉贵妃和婉贵妃已经在同年五月十一日(一说十二日)晋封为贵人,所以十一月二十四日晋封的这两位常在应该均为高宗即位之后收入后宫,其中可能即包括怡嫔,至于另外一位,则可能是秀贵
——————————
①谨按,根据图拉奏折内所说:“奴才又加细访沈四夫妇,并未敢抢匿,亦系实情。”
②《奏为约束内庭主见之父母不严自请议处事》,乾隆八年六月十六日,档案号:04-01-01~0103-0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奏报差妥家人护送范氏起程回京日期事》,乾隆八年八月十二日,档案号:04-01-12-0035-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