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⑤《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政聿修。九载中宫,德辉愈耀”。①由此可见,孝敬宪皇后作为嫡福晋和皇后均堪称职。
根据《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病笃,移驻畅春园”。同为大病初愈的世宗“亲往看视,逾时回宫”。②当天未时,孝敬宪皇后崩逝。世宗原本准备为孝敬宪皇后亲临尽礼,大臣们则劝谏世宗考虑自己身体,所以世宗最终没有亲临。孝敬宪皇后在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停灵,之后奉移田村暂安。
[封谥释义]
孝敬宪皇后崩逝之后,朝廷为其敬拟谥号,拟出五种主谥,其内容为:
孝肃慈惠爱亲曰孝正己摄下曰肃doronggo(满文“肃”)
孝恪慈惠爱亲曰孝温恭朝夕曰恪gingguji(满文“恪”)
孝纯慈惠爱亲曰孝中正和粹曰纯gulu(满文“纯”)
孝敬惩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ginggun(满文“敬”)
孝安惩患爱亲曰孝和平顺处曰安nesuken(满文“安”)③
在这五种主谥中,世宗雍正帝亲自选择“敬”,其满文作“ginggun”,意为“恭敬”。
二、孝圣宪皇后
[简介]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原镶白旗满洲后抬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④承恩公、四品典仪凌柱第一女。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四十三年,入侍世宗藩邸,称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第四子弘历,即高宗纯皇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
——————————
①《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1,雍正九年十月甲午条,《清实录》,第8册,第473页。
②《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0,雍正九年九月己丑条,《清实录》,第8册,第470页。
③《恭拟大行皇后尊谥字样》,雍正九年,登录号:153951-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④谨按,一些档案将孝圣宪皇后姓氏误写为“钱氏”,可参考杜家骥;《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
位。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熹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礼部左侍郎登德为正使,内阁学士塞楞额为副使,册封为熹妃。雍正八年,晋封为烹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九月,高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尊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乾隆二年十二月,因册立皇后,加上慈宣两字。乾隆十四年四月,因册封皇贵妃,加上康惠两字。乾隆十五年八月,因册立皇后,加上敦和两字。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因六旬万寿,加上裕寿两字。乾隆二十年六月,因平定准噶尔,加上纯禧两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因七旬万寿,加上恭懿两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因八旬万寿,加上安祺两字。乾隆四十一年五月,因平定金川,加上宁豫两字。累计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丑时崩,年八十六岁。同年三月,恭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四月二十五日,奉安泰东陵。五月,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四年五月,加上诚徽两字。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仁穆两字。
[家族背景]
孝圣宪皇后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太宗元妃、孝昭仁皇后等人的远亲。从堂亲辈分上来看,她是太宗元妃的远族侄孙女,孝昭仁皇后的远族侄女,其祖系可以参考太宗元妃、孝昭仁皇后等条。
根据谱牒记载,孝圣宪皇后的祖先是阿灵阿巴颜的第一子萨穆哈图,而太宗元妃和孝昭仁皇后的祖先是阿灵阿巴颜的第二子都灵额都督。萨穆哈图的第一子名为额宜腾,即孝圣宪皇后的曾祖父。都灵额都督的独子名为额亦都,即弘毅公府之创始人。故而额宜腾与额亦都是嫡堂兄弟关系,但是早在两支分别编入八旗时,便已经不是同“族”。所谓的“族”,是清代八旗内的一种氏族组织。每一个大的“系”,根据旗分不同、各支祖先不同,分为数个“族”,每个“族”自己设有族长以管理“族”内人员事务。在清代,两家是否“同族”,代表其宗族利益是否为一个共同整体,这也涉及继承爵位以及族中公产等权益。额宜腾一支入旗之后隶属镶白旗满洲,额亦都一支则隶属镶黄旗满洲,两者分别立“族”,而且门第差异巨大。但是,在高宗即位之后,下令将孝圣宪皇后本家抬入镶黄旗满洲,合在额亦都“族”中,实际即是将孝圣宪皇后家族并入弘毅公家族,以提升其门第。
萨穆哈图一支入旗后,被派往宝坻驻防,后代大多是没有官职的兵丁或白身,并在当地落户。额宜腾生有三子,依次名为佛荪、吴禄、察穆达。吴禄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凌泰,第二子名为凌柱,凌柱即是孝圣宪皇后的父亲。凌柱生于康熙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子时。世宗雍正帝在康熙三十七年以皇四子的身份被恩封为多罗贝勒,后晋封为和硕雍亲王,封旗即在镶白旗。作为镶白旗的领主之一,世宗被赐予镶白旗满洲、蒙古、汉军的数个佐领作为“属人”,作为镶白旗满洲佐领下人的凌柱一族即在其内。按照当时属人制度的要求,凌柱可能是作为属人在雍亲王府当差,并出任四品典仪,①最后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正月二十六日病故,年八十三岁。凌柱的嫡妻彭氏为民籍汉人出身,是宝坻县生员彭武的女儿。她生于康熙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十三日寅时病故,年八十一岁。凌柱夫妻生有四子三女,第一子名为伊通阿,比孝圣宪皇后小七岁,康熙年间为闲散人;第二子名为伊松阿,比孝圣宪皇后小九岁,康熙年间为官学生;第三子名为伊三泰,比孝圣宪皇后小十五岁;第四子名为伊申泰,比孝圣宪皇后小二十二岁。三位女儿中,孝圣宪皇后是第一女;第二女嫁给正蓝旗汉军生员郑廷辅为妻;第三女嫁给镶白旗满洲刑部笔帖式马金泰为妻。由此可知,虽然凌柱在康熙朝出任四品典仪,从白身跻身官员阶层,但是其家整体门第仍然不高,诸子均未能出仕,孝圣宪皇后的两个胞妹也都只能嫁给低级官员。
世宗即位之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变。根据谱牒内记载,凌柱的第一子伊通阿和第二子伊松阿均在康熙六十一年被选为护军校,遂列身官员行列,这显然是世宗即位之后给予的优待。而在高宗即位之后,凌柱一家作为皇太后的丹阐本家更是被给予承恩公爵位和世管佐领,伊通阿升任散秩大臣,伊松阿升任侍卫什长,伊三泰和伊申泰升任蓝翎侍卫,并且受钦命与弘毅公府合族,进入世家的行列。②
[入宫背景]
孝圣宪皇后家族是世宗在藩邸时的属人,所以孝圣宪皇后成为世宗藩
——————————
①谨按,根据谱牒记载,孝圣宪皇后一族在凌柱之前均为白身或兵丁,而凌柱的履历显示其初官即是四品典仪。典仪虽然只是王府的属官,却也有四品的官品。作为出身白身、兵丁阶层的凌柱初官即达到四品,很可能是在女儿被收为妾室甚至是生育了高宗之后的事情。
②此段钮祜禄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邸时的妾室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作为属人之女,孝圣宪皇后有义务在属主世宗的藩邸内充任使女,由此被收为妾室。第二种是作为下五旗旗分佐领下人之女参加挑选八旗秀女,在这过程中被皇帝或皇太后指赐给尚未皇子的世宗为妾室。《星源集庆》等书称孝圣宪皇后在康熙四十三年“赐侍世宗藩邸”①,似乎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但是目前尚无明确档案证明孝圣宪皇后为帝后指赐。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