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仁宗睿皇帝实录》卷244,嘉庆十六年六月丁巳条,《清实录》,第31册,第298页。
②此段刘佳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③《房库嘉庆十四年钟粹宫等处进册宝拴挂彩子清册》,嘉庆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档案号;05-08-006-000210-0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斋戒之期如信嫔事出着于嘉庆二十年二月初五日递奏白本一切事宜着武备院卿双庆代总管内务府大臣办理事》,嘉庆二十年正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13-002-000102-007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为信妃金棺奉移田村暂安所有奉移日及初祭大祭日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等各员齐集事致内务府》,道光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116-01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隆五十年正月二十一日生。在嘉庆三年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安常在而入宫。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崩逝,宣宗即位,尊封为安嫔。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内阁学士毛谟为使,册封为安嫔。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丑时薨,年五十三岁。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奉安昌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仁宗安嫔出身索尔达系苏完瓜尔佳氏,清代瓜尔佳氏号称为满洲第一著姓,其一姓内最大也是最为知名的一个支系即是索尔达系苏完瓜尔佳氏。此系的祖先名为索尔达,居住在苏完地方,生有三子。后来三兄弟发生矛盾,各自迁徙,其中第三子珠察之后代先迁往别处,后来又回到苏完,成为苏完的部长。
珠察的五世孙名为索尔果,作为苏完部长归入八旗,其第二子即是国初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费英东功封三等信勇公,费英东之子图赖另外功封一等雄勇公,所以费英东一门有两家公爵,即信勇公和雄勇公两支大宗,其余世爵、世职、世管佐领遍布正黄旗满洲、镶黄旗满洲、镶白旗满洲三旗,是八旗内的一等世家,与钮祜禄氏弘毅公府并肩。安嫔便出身自承袭信勇公的费英东嫡系大宗。
安英的祖父名为富兴,承袭三等信勇公,仕至工部尚书、乌苏里台将军,是乾隆朝的名臣,得谥勤毅。安嫔的父亲安英原名安宁,后因避讳宣宗的名字才改名为安英。安英出身世家豪门,却在乾隆朝获罪被发往伊犁,直到乾降四十八年,因是重臣富兴独子之故,才被高宗赦回京城。乾隆五十四年,安英之父富兴去世,由于安英曾经获罪,朝廷将富兴所留公爵交予富兴之弟富锐承袭。富锐在嘉庆四年病故,公爵才又交予给安英承袭。安英承袭信勇公爵之后出任四等侍卫,升至二等侍卫,在嘉庆十五年病故。根据谱牒记载,安英至少生有一子两女,一子即后来承袭一等信勇公爵位的盛贵;两个女儿里,除安英回京之后所生的安嫔之外,另外一位嫁给和硕恒温亲王允祺的曾孙绵琚为嫡妻。绵琚生于乾隆二十四年,苏完瓜尔佳氏又是他的嫡妻,所以这位应该是安嫔的姐姐。①
————————
①此段瓜尔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镶黄正黄银白三旗苏完瓜尔佳氏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入宫背景]
安嫔出身正黄旗满洲,故而其是参加挑选八旗秀女而被选入宫廷。以年纪进行推测,安嫔应该是在嘉庆三年的八旗选秀中,被指定为安常在而入宫。出身八旗顶级名门的安嫔入宫初封只有常在的位分,可能与父安英系获罪遇赦之人有关。
[宫廷生活]
安嫔入宫之后未能为仁宗生育子女,一直居于常在位分。仁宗崩逝之后开始寡居,在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于道光十七年薨逝。
[封谥释义]
安嫔的封号为“安”,满文作“sulfangga”①,意为“从容的”“安稳的”。这个封号最开始只是作为常在的称号,并没有进行翻译,直到其被尊为嫔位,才译作满文。
四、恩嫔
[简介]
仁宗恩嫔,正黄旗满洲乌雅氏,左副都御使万明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在嘉庆十二年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恩贵人,于当年四月十九日入宫。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崩逝,宣宗即位,尊封为恩嫔。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内阁学士恒龄为使,册封为恩嫔。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薨。道光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昌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仁宗恩嫔出身巴拜系乌雅氏,与孝恭仁皇后、宣宗庄顺皇贵妃同属于一个大系,其家世可以参考孝恭仁皇后条。从辈分上讲,孝恭仁皇后是恩嫔的族曾姑祖母,血缘关系很远。巴拜之孙图囊阿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萨穆哈,第二子名为额伯根,恩嫔是萨穆哈的后代,而孝恭仁皇后则是额伯根的后代,两者早在康熙朝就已出五服。与之相反,仁宗恩嫔与宣宗庄顺皇贵妃的血缘关系比较近,恩嫔的父亲万凝是庄顺皇贵妃曾祖父凝德的胞兄,所以
——————————
①《为知会安嫔前行奉移礼致祭照例预备垫桌刷套事致内务府》,道光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档案号:05-13-002-000150-019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恩嫔与庄顺皇贵妃还在五服之内,是庄顺皇贵妃的堂姑祖母。
萨穆哈一支乌雅氏隶属正黄旗满洲旗籍,有世管佐领传承,但是承袭世管佐领的支系并不是恩嫔一支。恩嫔的直系祖先在清初多为中级官员,到了乾隆朝因恩嫔的祖父官保而发迹。官保,字用民,号师泉,以笔帖式入仕,历任主事、郎中、知府、副都统,最后仕至都统、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年逾八十致仕,得谥文勤。高宗曾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所谓三班九老,即文班、武班、致仕之班,官保即是文班九老之一。官保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万凝,后避讳宣宗的名讳改为万明,即是恩嫔的父亲;第二子名为凝德,由蓝翎侍卫出身,从征各处,立有战功,在甘肃巴里坤总兵任上参加对白莲教的战斗中阵亡,追赠为骑都尉。
恩嫔的父亲万凝,生于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仕至左副都御使,在嘉庆十四年六月十七日病故。万凝先后娶有两位嫡室和一位妾室,原配富察氏、继配宗室氏、妾室李氏。万凝只有一子名为玉俭,是妾室李氏在乾隆四十三年所生,仕至礼部主事,后来在嘉庆十九年病故,即是恩嫔的兄长。从一些迹象来看,恩嫔可能也是李氏所出。①
[入宫背景]
恩嫔出身正黄旗满洲,故而其是参加挑选八旗秀女而被选入宫廷。根据档案,嘉庆十二年时,“奉各位大人谕:四月十九日,新封恩贵人进宫”。②由此可知,恩嫔是在嘉庆十二年的八旗选秀中,被指定为恩贵人,在当年四月十九日入宫。
[宫廷生活]
恩嫔入宫之后未能为仁宗生育子女,位分也一直没有更变。仁宗崩逝之后开始寡居,在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于道光二十九年薨逝。
[封谥释义]